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论语》感悟(五十一)

文/王营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

感悟:《关雎》是《诗经》第一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情歌。原诗是这样写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的这位“君子”正在热恋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为了表达对她的思念,竟至于长夜难眠、“寤寐求之”、“辗转反侧”,被爱情折磨的寝食难安,这是初涉爱河的青年男女的真实感受。但是,这位“君子”并没有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而是在梦中想象用鼓乐迎娶姑娘的热闹场面。喜欢她,却不是像《陌上桑》中的那位府君一样想方设法占有她,而是想象采用正当的方式迎娶她;有“求之不得”的哀伤痛苦,但更多的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快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诗已被有的版本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见它的思想内容是健康向上的,这与当今社会某些歌唱爱情的靡靡之音绝非一类。由孔子对这首诗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板起面孔来说教的圣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对人世间青年男女美好纯真的爱情持肯定、赞扬的态度,只不过主张要“发乎情、止乎礼”。的确如此,情如果不受礼的约束,不知节制,乐而致淫、哀而致伤,那就与一般的动物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儒家一贯主张的“中庸”,一切事情都要讲究个“适度”,美好的爱情也是如此。

由此自然而然地使我们想到中学生“早恋”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男孩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异性有好感,相互产生爱慕之情,这本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阻止,除非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家当和尚。做为老师和家长,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往往感到无能为力,话说过了不行,容易出问题;不管不问也不行,学生一旦沉靡其中,又怕影响了他们的前途。

我并非赞成中学生早恋,早恋的确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负面影响,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这个现实,至少应当尊重学生的感情,而大可不必避之如洪水猛兽,甚至武断地为其贴上思想“不健康”的标签,爱情和亲情、友情一样,都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做为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将学生一棍子打死。孔子倡导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许对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积极意义。

其实,中学生早恋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许多国家的对此采取不是“堵”而是“疏”,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使其明确早恋的危害以及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因此,对于中学生早恋我们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更不可斥之为思想“不健康”,我倒希望有条件的中学开设“爱情教育”这类的校本课程,让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将来走上幸福的爱情之路,这是对学生的现在负责,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035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