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六大要素 || 渡过

青少年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有自己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个特点予以高效治疗,让青少年尽快回归校园?

我从2006年起一直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工作,现在结合临床多年的实践心得,谈一谈青少年抑郁症和双相治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药物使用需谨慎。

青少年抑郁症和双相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很多抗抑郁药不适用于14岁以下人群。而且,绝大部分青少年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都忧心忡忡,担心药物会影响脑功能,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因此,如何在尽量减少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让青少年高效康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第二,抑郁症和双相的共病需仔细鉴别。

我临床上经常碰到青少年抑郁症或双相,共病药物、毒品成瘾,恋物成瘾或赌博成瘾的病例。很多孩子一开始有抑郁症,再染上成瘾疾病后,两类疾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成瘾疾病也有可能继发抑郁症或双相。我曾收治过一个网络赌博成瘾的大学生患者,他从初中开始赌博,上大学之后变本加厉地赌,前后输了一百多万。欠下巨债的他严重抑郁,一度想自杀,可他忍不住又去赌、尤其是赢钱后,却会非常亢奋、激动。有大夫凭此把他诊断为双相,可我认为他只是赌博成瘾继发的抑郁症。彻底治愈他的赌博成瘾后,所谓的“抑郁症”或“双相”则不治自愈。

女性青少年患者还有一种既特殊又常见的共病——暴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即进食障碍,又称为“食物成瘾”),这也有可能是食物成瘾继发抑郁症或双相。

我治疗过这样一位女患者,她被北京知名专家被诊断为双相和进食障碍,病情反复不稳定。我在治疗中发现,她每当焦虑就暴饮暴食,过后又非常后悔,于是又开始拼命节食;可下一次焦虑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狂吃,再节食;陷在这种旋涡中无法自拔,最后继发了抑郁症。

之前大夫认为她的疯狂进食是躁狂相,把她诊断为双相,我认为这是误诊。目前,我们先对她的进食障碍进行治疗,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所谓的“抑郁症”或“双相”将会大幅度缓解,甚至不治自愈。

所以,对于有共病的抑郁症或双相,一定进行系统化治疗,如果只治疗其中一种,效果不稳定。而对于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继发的抑郁症或双相,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必须找准源头与先解决“因”,“果”才有可能治愈。

第三,学习障碍问题需高度重视并同步解决。

青少年尤其是学生患者,只要患有抑郁症或双相,往往都有学习障碍。如果不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同时,有效地帮他们解决学习障碍问题,那么他们在回归校园的过程中,难以跟上学习进度,找不到学习状态,积极性受挫,病情特别容易反复,最后丧失信心,脱离人生的发展轨道。

很多精神科大夫对这一点重视不足,通常只盯着青少年情绪问题进行药物治疗。这种方法的确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解决学习障碍,最后会在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病情反复。

我治疗过的一个病人就有这样的遭遇:她从小是学霸,可考上名牌大学后,发现身边都是学霸,压力太大,最终导致抑郁症。可她的抑郁症又不典型,有时候她跟父母朋友倾诉发泄,哭几场,情绪就可恢复,她就认为自己的抑郁症好了,非常高兴。凭着这些症状,她的前几位医生认为她患了双相,没想到吃了情绪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后,她的精神和身体很疲惫,学习状态更加糟糕,问题愈加严重。

所以,青少年抑郁症和双相的治疗一定要重视学习障碍问题。在临床中,我利用心理干预技术帮助青少年解决这个问题,令他们高效、快乐地学习,重回学习轨道,防止病情反复。

第四,“早恋”问题应个案处理。

我遇到的青少年抑郁症病例中,不少人与早恋有关。有的构成病因,有的会影响治疗后的康复。很多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师,尤其是家长,对早恋一律坚决反对。我认为对待“早恋”应该因人而异,也因时机而异。家长和治疗者要先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动力,再选择支持还是反对。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13岁患冰毒成瘾、共病抑郁症的小男孩,他唯一重返校园的动力是喜欢班上一个女孩,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支持他早恋。可是,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经济不独立,恋爱关系不稳定,万一失恋,动力就坍塌了,还会引发系列问题。因此在同意他早恋的同时,还必须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培养真正的学习动力。

如我所料,这个男孩回到学校两个月后,就跟女孩闹掰了。可这段时间,在我的心理干预下,他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有了很大提升,老师和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种成就感迅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替代了失恋的影响。

受到互联网和LGBT群体(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恋爱)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同性恋有好奇心。我在临床中发现,一些同性恋者是后天导致的,他们在初、高中的时候因为好奇,跟同性发生性行为,最后慢慢迷恋上这种感觉,发展为同性恋。

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毫不留情地堵住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和接近的欲望,反而容易让他们转向同性伙伴身上,“逼”成同性恋。

第五,原生家庭问题不可忽略,需深度家庭治疗。

我有一句口头禅:抑郁或成瘾只是表象,其背后是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背后又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社会经历很少,因此其心理问题基本来自于家庭,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这些问题不是碰巧出现的,是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的。

如何理解“代代相传”?举个例子:上个月我治疗了一个患者小星,他上小学时就有抑郁症症状,到了大学又开始滥用止咳水。他父亲在外人面前非常谦卑,但对小星管教非常严厉,在他小时候甚至把他吊起来狠打。毋庸置疑,这对是导致小星得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他父亲会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原来,他也是被自己的父母这样“打”过来的。他初中时很调皮,遭过不少打,他曾反抗过,可挨打得更加厉害。到了高中,慢慢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性格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待人非常谦卑。到他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也采取了“打是疼骂是爱”的方式。

现在,小星表面看起来也非常温顺,其实内心很压抑,特别记仇,思想也比较极端,有点偏执性人格改变,情绪一旦爆发很可能完全没有理性。如果不加以干预,小星建立家庭后,很可能出现家暴行为。

有人说抑郁症会通过基因遗传,我并不十分认同。我认为那其实是一种“环境遗传”,特定的家庭环境塑造了特定的人,这个人又会复制一个同样的家庭环境,一代传一代。

如果能抓住机会,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这个节点上切掉,患者会拥有比上一代更健康的心理,日后所养育的孩子也会更加健康。在临床上,应该深入到原生家庭层面,让父母认识问题,家长和孩子共同作出改变。

第六,时不我待,对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干预更要追求高效。

青少年处于成长关键时期,如果治疗时间过长,会大大拉长他们回到校园和社会的时间,错失宝贵的成长和学习机会。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休学,最好在休学一年内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或基本解决,不能拖太久。

在临床中,我主要利用深度催眠下程序植入技术(PITDH),以及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深度催眠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方法,让患者快速接受积极观念,迅速康复。

我强烈反对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精神分析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不是说完全没有效果,而是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另外,精神分析法甚至会恶化亲子关系。

还有一点个人意见,不吐不快。我发现国内很多精神科大夫对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诊断有“泛双相化”问题,孩子只要有情绪激化、易激惹甚至暴力行为的表现,就容易被诊断为双相,这是非常不严谨的。

从精神医学的专业角度,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都被划分为重性精神病。不少文章说双相预后不良,难以彻底治愈,很多大夫认为要终身服药。一旦被诊断为双相,这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重大打击,反而会让问题恶化。

美国精神医学界也有类似现象,对于双相的诊断太泛化。这几年美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改善。我希望我们国内也要对此有所反省,诊断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综上所述,我认为,青少年的抑郁症和双相要尽量避免用药,如果要用药,尽量少用药。应以深度的、高效的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为主;遇到早恋问题,须合理引导;如有共病,须系统化解决;重视消除患者的学习障碍,培养高效学习状态;重建他们的家庭关系,重塑其“三观”和人生目标。

青少年患者的“三观”往往还没成熟,又有很大的可塑性。罹患精神障碍后,如果能得到科学、高效的心理干预,形成积极的“三观”和人生目标,他们将会收获有无限可能的人生。

作者为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华科大深圳研究院华和心理·成瘾医学研究所所长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扫描关注

注: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本公号读者群的群主微信号:harbindj,有意加入者可联系群主入群。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71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