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100个如何解决?之一

孩子一上街就吵着要买东西怎么办?

我的孩子现在上学前班,每次上街时总是吵着要买东西。我担心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毛病,就不给他买,但不买他就哭闹着不肯走,每次搞得我都很狼狈。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你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置若罔闻,也不能盲目而毫无节制地满足,你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地判断哪些东西值得去拥有,如何去获得。

1.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白,他们所得到的东西是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对于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来说,还存在着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得起的问题。此外,你还必须让孩子明白,有些东西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值得购买。让孩子们理解这两点,将使他们在日后最终成为理智的消费者和自律节俭的人。

2.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不,今天不行,但我会考虑的。”回到家里,你可以告诉孩子:“我考虑过那辆小汽车了。不过要等我下次发薪水,才给你买。”

3.如果孩子在大哭大闹以后就随心所欲,他就会发现,让别人不得安宁,就可以满足自己的任何要求。所以,一旦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你就得坚持你的立场。即使孩子哭得十分伤心,你也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孩子偷拿家里钱怎么办?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有的家长往往等到最后向专家咨询孩子偷拿家里钱的问题。这些家长很着急,又不好意思,觉得不光彩,因为这个问题不像谈孩子其他缺点错误,可以理直气壮一些。其实,家长出于道德判断,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只要我们认识清楚,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这个毛病并不难。

我们先建议家长,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原因有三:其一,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就去拿着花;其二,有的孩子认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妈妈可以自主花钱,我要钱,家长不给我或给的太少,拿家里钱花是应该的;其三,孩子本来是家里的一个平等成员,因其小,不经过家长同意拿钱花固然是不对的,但毕竟花的是家里的钱。所以,家长不宜用“偷”字来表达孩子的行为,应该用“拿”,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孩子拿家里钱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比如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喜欢吃的东西,玩游戏机或参与其他娱乐活动等。他们要满足这些需要,以正当方式跟家长要钱往往通不过,于是采取私自去拿的办法。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

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第二,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

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第三,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

钱最好是一元一张的,还可有些零钱,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我,反而不会乱花钱。如果孩子花钱不当,要及时讨论、引导,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第四,教孩子学会存钱。

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培养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总之,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

孩子不遵守纪律,让老师伤脑筋,也让家长伤脑筋。特别是老师向家长告状之后,家长总是着急得不得了,说孩子,不管用,又不能到学校看着他,简直无计可施。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需要花大力气,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不可能一说就灵,一下子就解决问题。孩子不遵守纪律,基本原因是意志品质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入手。希望您认真阅读本书中关于培养意志品质的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教育。下面就孩子不遵守纪律的一些具体原因和教育措施做些分析说明,供您参考。

缺乏良好习惯,导致不遵守纪律。

有些孩子有学前阶段(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学前班)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按家长、老师要求做事的习惯,导致入学后纪律不好,甚至一直不遵守纪律。

人的各种习惯是互相关联的,好习惯如此,不良习惯亦如此。一个孩子,如果玩具乱扔,文具乱放,不按时起居,不正经吃饭,想干什么干什么,不想干家长让干也不干,生活没有规律,肯定不会有很好的纪律性。教育这样的孩子,必须从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要求要简明、合理,坚持下去不动摇,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跟老师配合,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家长能不能坚持;二是跟老师是否主动配合。这两点做不到,解决问题就难了。

孩子与老师关系不好,导致不遵守纪律。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由于老师工作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责备过多,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

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面说长论短,应以理解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还可以主动带着孩子找老师,跟老师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要求孩子支持老师工作,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由于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不遵守纪律。

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

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跟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老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信,提高威信,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解决孩子的纪律问题,必须与老师密切配合,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觉”,“自觉”是一步一步培养的,家长“自觉”十分重要。

孩子旷课、逃学怎么办?

孩子旷课、逃学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从品德方面说,是公开违犯校纪校规;从学习方面说,是放弃学生的重要职责——学习。孩子旷课、逃学是厌学、恐学的表现。旷课、逃学的孩子,多数学习吃力。上课如听天书,根本不懂;作业不会做,或者干脆不做,或者抄袭别人的;老师天天批评,有时还向家长告状;家长天天指责,甚至拳脚相加。这些孩子一听学习就头痛,旷课、逃学可以暂时躲避一时,心里轻松一阵儿。有的在街上闲逛,有的去玩感兴趣的东西(如游戏机等),有的可能离家出走,有的想放弃学习出去打工。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既可气,又可怜。

孩子学习跟不上,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大多是从小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得过且过,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都很差,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必须家校双方共同配合。

从家长方面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解决措施:

一、承认自己在教育上有失误,没有下功夫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态度、方法生硬。家长应该在自我反省基础上跟孩子倾心交谈两三次,检讨自己的缺点,听听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跟孩子一起下决心,一点一点赶上去。家长千万不能重复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也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家长的态度是孩子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向老师请教,跟孩子讨论,分析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要一科一科分析,学习最差的科目的学习态度、方法、学习具体内容仔细分析,问题找得越准越好。

三、跟学习好的孩子“结对子”。要跟老师商量,选择与自己孩子有交往基础、能帮助人的学生做小老师。必要时,带孩子到对方家里去向对方的家长郑重作出表示。为了不给“对子”增添太多负担,对自己的孩子要有具体要求,如“自己先看,不懂再问”,“自己先做,哪里不会再问”,“课前预习,找出难点,上课专心听讲”等,孩子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光依赖别人肯定不行。

四、请家庭教师。孩子有几科学不好,先突破一科、两科。跟老师商量,请一位家庭教师利用双休日给孩子补课。要请比较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师前,孩子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调整好孩子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家长跟孩子共同学习。有的孩子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认识,认真学点东西,学孩子的功课或者另外学习某一门知识。家长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

六、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孩子出现旷课、逃学现象以后,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一方面,根据孩子的特点,请老师在班上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孩子改变不利的角色地位;可以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由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写联系内容。建议以孩子写为主,像日记一样,老师和家长写些分析、表扬、建议的内容。小学生应天天写,中学生可以一周写二三次。

七、如果有几个孩子群伙旷课、逃学,应几位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商讨对策,跟班主任一起研究帮助措施。比如共同请家庭教师,订互相促进计划,共同进行文体活动,成立“争气小组”等,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当家长诚恳地多次找老师商讨对策时,老师也会在校内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进步。不过,应该想到,孩子的学习不是一下子能上去的,要有耐心,要不怕反复。家长如果信心不足,或者采取放弃态度,那孩子就有可能破罐破摔了。

有一点应该强调,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自信心,由“厌学”变成“喜学”,旷课、逃学的问题就会解决。

有时,学校为了严肃校纪,对屡次旷课、逃学的学生给以必要的处理,家长应配合学校,抓住机会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孩子下定决心,有一个新的开始。

个别孩子旷课、逃学,是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这种情况,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家长不宜盲目行动,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孩子太娇气怎么办?

孩子因其小,因其稚嫩,有点娇气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中,小女孩、小男孩向大人充满稚气地撒点娇、耍点赖,不是什么错误,反而让大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增加幸福感。然而凡事都有“度”,孩子一旦娇过了头,养成了过于娇气的毛病,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现在的独生子女,太娇气的不少,常有的表现是:

一、生活上娇气。吃东西挑挑拣拣,爱吃的吃个没完,不爱吃的一点儿不动,饭桌上大人颇费口舌,有时逼着家长做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着性儿来,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扔在一边,磨家长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家长请假;经常要求不上体育课。

二、学习上娇气。做一会儿功课就喊累;让家长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念会儿书就像“大爷”似的,支使家长倒水、拿饮料、拿水果;作业没做好,不赖自己赖家长;考试考不好,赖家长没给复习好;学习时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厌烦,发脾气。

三、劳动上娇气。一让干活就反感——“又让干活,我累着呢”;劳动时无精打采,应付差事;洗衣服怕水凉;打扫卫生、倒垃圾嫌脏;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在学校还能努力表现,回家连脚都懒得洗。

四、经不起批评表扬。一受批评就委屈,情绪低落,流眼泪,有时跟家长强辞夺理;受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

孩子过于娇气,主要是大人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里,几个大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其他大人会跟孩子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给孩子治娇,长辈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孩子将带来恶果,害了孩子,也影响家庭。有些家长总以“孩子还小”作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没有好处。要明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使娇气逐渐减小,变成意志坚强的孩子。一般地说,小学中年级以后,就应把娇气克服掉。

一、劳动治娇。劳动是治娇的好方法。在给孩子讲清道理之后,安排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劳动任务,鼓励孩子坚持干好。开始,最好家长跟孩子一块干,随时指导。比如家庭大扫除,学习擀饺子皮,每天擦地板,刷洗卫生间等。关键是持之以恒,孩子劳动时,多肯定、多指导。寒暑假里,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任务。

二、跑步、爬山治娇。娇气的孩子最怕跑步、爬山。家长跟孩子订个协议,每周一起跑步,不少于三次,距离远近依孩子年龄和身体情况而定。开始1000米,跑几次后提高速度,以后逐渐延长距离。记时间能调动积极性。利用双休日去爬山或者徒步远足也是好办法。跑步、爬山既能开阔视野,又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三、定时完成学习任务治娇。跟孩子讨论,一次专心学习时间能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定一个目标。比如原来能专心学习30分钟,现在就定40分钟,而且明确学习质量要求。上好闹钟,抓紧分分秒秒,让孩子看到效果,及时鼓励。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可以一起来,读书,划重点,记笔记,互相竞赛,互相监督。家长的表现要认认真真,不能装样子。

四、跟班主任老师配合治娇。先与老师沟通,请老师给孩子安排一些经常性的任务,并给以表扬、批评。表扬、批评之后,家长及时跟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受表扬、受批评,应如何正确对待。几次之后,孩子就能经得起表扬和批评了,而且学会调控自己情绪。还可以建议老师与孩子谈谈娇气问题,并在操行评语中写出“如能克服娇气,会取得更大进一步”一类的话,调动孩子自己治娇的积极性。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为了治娇有好效果,不至于半途而废,家长必须下狠心,关键时候不能心软。

孩子考试怯场怎么办?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多些。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产生怯场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因此,解决怯场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

孩子的过度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制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压力来自家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非常高,而且把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你一定要考好,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就是没出息。”“父母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回来跟你算帐”……而且在行动上重点保护,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压力来自学校。有些学校以及老师运用动员、成绩排队甚至倒计时方式促使学生好好念书,提高成绩。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更是双管齐下,造成紧张气氛。这对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压力来自社会。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

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些压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变压力为动力,考场上不乱方寸,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有可能考得比较好。

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而且没有信心,对这些压力抱无所谓态度。任谁怎么说,我行我素,考试也不会见起色。

问题在于,有的孩子心很重,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摞在脑子里,而且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考试不怯场呢?

首先,要从家长开支,做好减压的工作。

一方面,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达不到就如何如何。在临近考试时,尤其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因为你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

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压。适当改善一下饮食是可以的,不能过分。

其次,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自我期望过高,甚至有侥幸心理。有的孩子总担心出错,这样,进考场就紧张,一旦看见了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加剧,导致一连串的失误。家长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对每个同学都是可能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努力就是好孩子。

第三,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比如,当心里过于紧张时,认真听老师讲考试注意事项,观察老师的服饰、表情,想一小会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都会使自己平静下来。自我暗示就是在内心里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镇定的,呼吸多么平稳,头脑也很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第四,指导孩子事先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按部就班去做。基本程序和要求是:1. 工工整整写上姓名(有时写学号、准考证号),一笔一划地写,有助于使自己平静下来;2.看准题目,审清题意,一个题一个题顺序往下答。爱紧张的孩子不要先把全部题目看一遍,那样容易造成因为看到一个不熟悉题目而增加紧张感。遇到不会答的题目,认真展开思路想一想,如果没有想通,暂时放下,不可占过多的时间,免得耽误了做其他会做题目的时间。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做难题。3. 仔细检查、避免漏错。大题、难题多花点时间。时间较少,普通题目看一遍即可,多看一看重点题目。特别要把卷正反面都查一查,不要有漏答的题目。

这个基本程序和要求,让孩子平时小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就坚持做到,养成习惯,比较大的考试就会自然地按程序应考了。

第五,指导孩子在考前把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放在比较保险的地方。有的孩子就因为用具准备不齐,临时发现,增加紧张情绪。

此外,在考前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

还可以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喝一点板兰根、清热冲剂、菊花茶等清热降火的中药,有利于保持脑子清醒。

如果孩子考试怯场过于严重,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

孩子暑假上网成瘾怎么办?

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用鼓励的方式一点点地减少其上网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地批评,要看到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兴趣。

“一上网就是一整天啊,喊都喊不回来!真是没有办法。”读者刘先生昨日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自从考试结束以后,他的宝贝儿子就过起了“网上生活”,每天一起床就直奔电脑,要么打游戏,要么和同学聊天,短则几小时,长则一整天,做家长的一再提醒他不能这样把时间全部花在网上,但却没有什么效果。据了解,暑假里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记者了解到,放暑假的学生上网的很多,但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的很少,大多数是热衷于各类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有些家长抱着“慰劳”的态度,认为孩子上学辛苦,暑假放松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对孩子痴迷于网络不闻不问;有的家长认为上网无度对学习、健康都不利,极力阻止;也有的采用相对缓和的方法反复提醒、规劝,在不见效果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孩子暑期上网时间过长,家长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上网成瘾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桑志芹。

桑教授认为,孩子在暑假里适当上上网,从中体会到没有课业负担的乐趣也未尝不可,但必须掌握好放松的“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控制冲动是衡量‘EQ’(情商)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是否能够把握住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今后事业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如何健康、科学地利用网络,‘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就要看学生的自控能力了。”

桑教授说,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学生,不妨用“小步走”的方法去逐步改变,就是教会孩子用自我鼓励的方式一点点地减少上网时间。不要一味追求效果,而应重视每一次“小改变”的体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不要过多地批评,应该通过言语的鼓励和适当的表扬,看到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可以为孩子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兴趣,比如陪孩子游泳、打球、旅行,或者为孩子选择一些体能、音乐等方面的训练,在脱除“网瘾”的同时,对孩子兴趣和自控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好处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智力差所致。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不正确、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不当、孩了本身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是原因。其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正确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没有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只注重考试分数、波浪式关心或甚至放任不管等。孩子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最大,因为这将直接关系他们后天的学习态度。一般而言,磨蹭、依赖、侥幸和缺乏毅力等都是不良的习惯,家长应加以关注,不让孩子染上这些恶习。

另外。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成绩不好,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及兴趣。为此,家长首要的任务是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有3种需要,包括兴趣、成就感及受到赞赏。当孩子具备甚至于获得满足需求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好感,然后逐渐爱上学习。

在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时,家长切忌采取操之过急的方法,诸如责骂、鞭打等,以免弄巧成拙,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时,总是先将孩子责备或打骂一顿,而丝毫没有思考为何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或协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很遗憾的事,因为很多后天可以栽培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无法上进的一群。

家长应不时给予孩子鼓励、奖赏,通过赏罚分明的方式让孩子丁解及改正他们的过错。需要强调的是,遇上孩子学习不好、不爱学习时,家长不应只抓分数,而要抓意识,从根上找原因,一人一把锁,针对孩子的问题设法解决。考试只是评估孩子的学习程度,即使不理想也不必过于紧张。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是令家长们头疼的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不吃东西,只要他身体健康,没有生病便没什麽大不了的问题。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吃。孩子的胃口不可能每顿都一样,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吃多少。

二、除考虑营养以外,孩子的食物还要注意色、香、味俱全。

另外,给孩子的菜应切得细些,米饭不要煮得太干。

三、饭前半小时不宜给孩子吃东西,即使一块糖一块饼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四、不要借助冷饮、巧克力、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这样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五、在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

六、让孩子来帮助准备饭菜。带孩子一起去买菜,让他挑选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让孩子帮着做菜。参与烹调会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

七、吃饭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哀求、恐吓或哄骗的方式逼孩子吃,这只会使孩子更执拗。我们可以用既坚决又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些就是今天吃的食物,不爱吃就没有了。

八、尊重孩子的爱好,如果孩子真的很不喜欢某种事物,就不要强迫他硬吃下去。如果孩子喜欢把菜汤拌到饭里一起吃,大人也不要多加干涉,不然会使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抑制食欲。

九、不要议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更不要许吃一口饭讲一个故事这类的愿。

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因为情绪会影响消化功能一边吃饭一边教训孩子,或在饭桌上发生争吵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和食欲。

十一、不要让孩子以为只要他肯吃,父母就高兴,这会对孩子产生压力,易导致偏食或过胖。

十二、平时吃反应定时定量,并保证让孩子吃到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

孩子不爱睡觉怎么办?(一)

孩子不爱睡觉似乎是现代父母很普遍的困扰问题之一。大多时,问题是来自观念上的偏差,许多父母亲并没有承认到这个事实:没有人知道或决定别人到底需要多少睡眠。

不管你多么努力,是无法让孩子入睡的,但是到了睡觉时间你可以规定孩子进入他的房间,容许他决定房间的灯是关着或开着,他可以玩玩具、看书,直到他累了。他也许会累的躺在地上睡着了,没有关系,在很短的几天内,他会学到支配自己的睡眠,而且好好地睡在床上。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睡眠时间需要多少,比如说,你的儿子可能要睡足九个小时,而你的女儿可能只需要七小时。

以下有几点建议,提供你解决孩子的睡觉问题,你只需要坚持地实施一、二个星期,即可见效。

1.和孩子讨论,由他们自己想何时该上床睡觉。通常孩子所决定的时间会比父母所预期的更合理。假如过去是九点,他们现在可能说是九点半或十点,没有关系,但是告诉他们必须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九点以后是爸爸妈妈想单独相处的时间;

2.告诉他们待在自己房间时,随他们愿意开灯与否,而且决定什么时间上床睡觉。父母决不可躺下来陪孩子睡;

3.他们可以请求爸爸妈妈陪他们一下,或说故事但不能超过十五分钟;

4.假如他跑出房间来,只要“沉默地”带他回房,假如他再跑出来,那么你们则安静地回自己的房间。记住!脸上不要带着不愉快的表情,因为那会让孩子以为你们生气了!

5.观察一下孩子早上起床的精神如何,如果他显出疲惫,那么原先订的睡觉时间可能不适当,和他讨论把时间提早些;

6.假如你的孩子半夜醒来要上洗手间,不要陪他去。只须在走廊和洗手间点着一盏小灯即可,他可以自己去;

7.不要让孩子上你的床,除非你要他如此。你可以在星期天的早晨邀请他来和你一起睡。如果他已养成习惯,告诉他(只须一次),他这样扰乱了你的睡眠。如果告诉他之后,他仍要来吵你,锁上房门不要让他进来。你只要锁上一、二次,便可看到效果;

8.假如孩子会作恶梦或怕黑,不要给予太多的注意力。假如听到孩子在夜里哭了,先等一会儿,听听哭声是否一下子便停了;若还一直在父母中只要有一人去看看他,不须说任何话,看着孩子再入睡。若孩子醒了,而且很害怕,给予几句安抚的话,告诉他那只是恶梦,然后道晚安离开,所给予的注意力应尽量减低;

9.不要对孩子的睡觉问题大惊小怪,因为那样可能造成孩子不良的睡眠习惯,而且会持续到成年。

很多父母不相信孩子会表现独立,这常表示对孩子的不尊重。假如给孩子机会他会表现地机警灵敏,他有能力学习到自己需要多少睡眠,而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请别忘了!让孩子对自己的事负责。

孩子不爱睡觉怎么办?(二)

首先,在心理上提供支持。

1、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12岁的孩子应该是独自睡觉的了,孩子入睡时,家里一定也要相对安静。否则,一派繁忙与热闹,孩子怎有心睡眠呢?此时,可熄灯,也可点一盏荧光小夜灯,光线暗淡柔和,放一点轻松优美的音乐。有时,一些单调重复的噪音反而有助于孩子睡眠。比如洗衣机的翁翁声,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2、睡前提前预告。这种做法简单有效,能省去不少麻烦。可在睡觉前30分钟告诉孩子:“再过30分钟就要睡觉了。现在把你想做的事做完”。引导孩子很快地做喝牛奶或吃水果,洗漱等事,最后按时上床。这一套做法要坚持,直到孩子形成习惯。

3、通过一些小技巧,让睡觉成为愉快的事,让按时起床成为容易的事。比如创造睡前温馨的阅读时光,做一些安眠小游戏,不把睡觉作为惩罚的手段,不在睡前责骂孩子等。

4、按时睡觉。重新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每天按时作息。有资料显示,治疗失眠的最佳办法之一就是按时睡眠。当孩子的生物钟形成之后,睡觉就成为容易的事了。调整生物钟,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事,家长要有决心坚持。

5、孩子睡眠不好,家长还可思考,是不是孩子白天运动不足?孩子真正累了,肯定会倒床就睡的。是否要引导孩子增加运动量?另外,孩子是否有呼吸障碍?孩子呼吸不畅也会影响睡眠。这是从生理上去考虑。必要时,还可去医院咨询。

我认为还有一点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要思考,孩子睡眠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如果是受家长的影响,那就要考虑怎样消除或改变这种影响,至少不要使自己的不良作息影响倒孩子。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处处要为孩子着想:我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要谨言慎行。

另外,一个坏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样要想重新建立一个好习惯,更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可轻易动摇。

调适宝宝的睡眠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格里卡法丝女士指出,幼儿睡眠的质量与时间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要积极地用科学的方法调适孩子的睡眠。

睡前可以听个故事 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说,父母在孩子临睡前读故事给他们听,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西格曼认为,为孩子们读故事有很多好处,不仅仅是为他们睡眠。他说,读书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也会喜欢读书,更重要的是,故事还可以向他们传授道德价值观,在现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点尤为重要。

还是独自睡好 许多年轻父母总希望幼儿睡在自己身边,这样做好不好?美国加州大学埃里卡·盖洛博士认为,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睡眠不好,大都可以从他们1岁左右在夜里醒来的行为得到先兆。那些需要父母安抚入睡,然后放在儿童床的孩子,不能学会在夜里醒来后再让自己重新入睡。而另外一些能在儿童床上独自入睡的孩子,通常在夜里醒来时能够轻松地重新入睡。

科学诱导孩子入睡 安格里卡法丝女士就如何让孩子轻松睡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即使幼儿极不安静,父母应该保持沉着。如果父母因孩子拒绝睡觉,作出精神紧张或发脾气的反应,这种情绪会马上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更不愿意去睡觉了。还要养成宝宝睡眠规律。父母在孩子入睡前讲故事或者用手指做游戏(要坚持每天晚上都与孩子做这些事情),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不过,故事应该有个欢乐有趣的结尾,以免孩子因紧张害怕而做恶梦。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让孩子不再“金口难开”

文文3岁,独生子,从小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很怕文文出事,所以很少带他出去;每次文文还没有开口,父母就猜测出他的意图而满足他。在幼儿园,老师反映,文文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爱说话,不到迫不得以的情况下,他是不开口的,而且,即使说了也往往表达不清楚。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5%靠专业技术,另外的9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主要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果中最主要的三种基础能力之一,对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三年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发展,这将为以后其他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学说话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说话的愿望。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太周到,那么孩子则认为说与不说都无所谓、都能达到目的,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二是接受足够多的语言信息。如果父母从不带孩子到外面去,不让他和其他孩子接触,当然他也就无话可说。从文文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他“金口难开”的原因了。

对 策

要解决文文的问题,让他不再“金口难开”,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敷衍孩子。 2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很高,他知道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到许多事情,总是不断地向父母提各种问题,并且渴望父母给他答案。这种时候,家长应该认真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兴致勃勃地和他交谈。3岁左右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在表达过程中常常含糊不清,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说话,不能因为嫌弃孩子说话费劲而替他表达,或是打断他的话语,甚至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无形中也是对他积极说话的鼓励。

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 一定的生活经验是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基础。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才会有话要说。2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带他去超市、公园、商场等地方,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地方的人们是怎样用语言交往的,丰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孩子从中不但会学到更多的语句,还可积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需的经验和技巧。

设计角色游戏 孩子是表演的天才,当孩子被赋予一定的角色时,责任感会给他一定的自信和力量,同时也很有趣味性。所以,家长可让孩子扮演生活中的角色来玩游戏,如让孩子扮演小主人,负责接待客人,或扮演售货员卖物品。这类游戏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述方法。另外,父母也可以故意将话说错,以引起孩子注意,让他扮演语言医生,为你矫正。这样他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自信。在这种和谐的游戏气氛中,孩子可以初步掌握说话的基本技能,渐渐学会如何把话说完整、说好,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示范 孩子善于模仿,所以父母的语言表达应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在孩子的活动中,父母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音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练。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做到自然、大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对于有心家长来说,成功的对策当然不只这几条。无论您采用什么方法,只要留心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都不会再“金口难开”,而成功也将离他不远。

一、性格如此——不必太过强求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名幼儿,他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 ,但上课却很认真,眼神始终跟着老师转。经过了解我发现这孩子并不笨,只是不愿意表达,在活动中,我也没有强迫他非要如何如何。我认为他可能更愿意在特定时候、用特定方式、向特定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意志。一次,在我教儿歌时,那是第二课时了,要求孩子们都能完整的讲述儿歌,我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大声的在集体面前进行朗诵,当我喊到宋倩雯时,她竟然一个字也不说,我并没有强迫她说,只是请她坐下,并鼓励她以后要勇敢的在小朋友面前讲述。课后,我单独请她把儿歌念给我听,她居然能一字不漏的讲了下来,这让我很吃惊。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应该令人欣赏。

二、胆小害羞——从一小步开始

胆小害羞的孩子在小班会多一些。虽然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养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功能,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所以,我们应关注这些孩子最初介入集体活动的过程,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他们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当众讲话,有时连在游戏中拉拉别人的手都不敢。但是,当他们最初入园,母亲把他们交给老师时,母亲已把她对老师的信任传递给了孩子。因此,孩子会关注老师的举动,看老师是否一直对他很关心,看他是否很安全。所以,在玩“找朋友”游戏时,我会多去找那些胆子较小,不愿意去找朋友的孩子,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们,用亲切的歌声与他们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们,他们就会多一份胆量;当他在“娃娃家”时,我会时不时的问问他们在做什么,饭做好了没有,小宝宝饿了怎么办;当他们感到高兴时,我会让他们讲给我或者给大家讲一讲。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多说话,而是为了让他们变得勇敢、自信。

三、情绪变化——助人最有效果

当我们为了一件事烦恼时,情绪自然会很低落,若没有适当的发泄渠道,我们可能会用沉默来告诉别人:我现在不高兴,别打扰我。因为老师对孩子是做连续观察的,因而我们容易做到辨清这个事实。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班的刘洋小朋友性格很强,他属于那种爱戴高帽子、自尊心特强的孩子,哪个老师批评了他,或是讲他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他就会半天不跟你讲一句话,这时候,我会故意请他帮助我做一些事情。每当他帮我发过纸、笔等后,他通常都会显得很高兴。当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在这个时候的责任是想办法调整孩子的情绪。

四、语言发展迟缓——宽容、等待、帮助

个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孩子语言发展慢一些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了解孩子是否属于这种情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孩子的综合发展状况。我们要做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对孩子发展有足够的信心,不要因此而打击孩子,认为孩子笨嘴拙舌,更多的语言交流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邱屹小朋友年龄偏小,语言发展较迟缓,在念诗歌时,一句简短的语言都很难讲述完整,我就多次让他一个人跟着我一句一句的讲,慢慢的他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完整的念完一首儿歌了。

另外,有时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了,很可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当然,孩子不爱说话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总之,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重要的是老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不爱说话的确切原因,在尊重孩子和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反应。

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了。有的小孩天生爱说话,开口的早,有的小孩则天生不太爱说话,开口晚。家长只要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给孩子,多给孩子讲话,孩子每天的情绪是快乐的,大可不必计较孩子讲话是否少,是否晚。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幼时开口晚、讲话少的小孩长大后不如开口早、讲话多的小孩。相反很多著名的演讲家,幼儿时期口齿并不伶俐。孩子最需要的时快乐地成长。

作为家长,要多和宝宝交流 ,尽量抽出时间和宝宝做游戏 ,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游乐场所.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杨老师:

你好!我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级了,可是在学习上让我特别生气,从开学到现在,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语文82分,数学91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学.一有空,就玩她的洋娃娃,把我都愁死了,心情也特别郁闷,对孩子更没个好脸色,我也知道这样不对,可是却控制不了自己,希望您能帮帮我!——庆晓

庆晓女士/先生:

您好!您说“我的孩子……在学习上让我特别生气,……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语文82分,数学91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学”。那么您说一说理想的成绩是什么呢?您是否对孩子“语文82分,数学91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呢?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学”与做父母的有没有关系呢?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与回答,我想您“特别生气”状况就会得以改善。一般来讲,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天真浪漫、活泼爱动,他们童言无忌,所做即所想,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分散,普遍的表现是,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他们的学习状况也是“玩中学,学中玩”。

所以您的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不催她,她就不知道学”也是很正常的。再次您可能要问了:既然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责任就是从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组织、引导、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地位关系,像朋友一样去讨论学习的内容以及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创设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增强信心的目的。而不是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孩子做负性评价(诸如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等),有意无意地责备以及给孩子脸色看,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又苦又累营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长此以往,便会使孩子的抵触情绪加重,并最终延误孩子的一生。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当父母师长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

下面就针对您孩子的具体情况谈几点建议: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第二,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以真诚、关怀、宽容、体谅的态度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以自己曾经在学习上所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引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道出他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学习上所遇到困难或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第三,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四,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五,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第六,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孩子爱哭怎么办?(一)

小孩爱哭,这完全是正常的。他们的哭有的是表示疼痛、不适,有的却只是一种往方式,想要什么,说不清楚,就哭。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了,哭就会少得多。

有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哭得多,有几个原因:

1、天生的性格,比较敏感,很小的事他看得很大。比如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他会嚎啕大哭,而且没完没了;

2、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

虽然孩子常哭,但他并不是不快活。敏感的孩子哭得自由,笑得自由,尽情发泄,哭过了会好过些。研究人员相信,眼泪可以帮助人减少由大脑在压抑时所产生的有害的化学物质(chemicals)。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爱哭的人在情绪上、身体上不比不爱哭的人差。所以不要看见孩子一哭就紧张、就想办法制止。

为了适当减少孩子的哭,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对孩子的敏感要重视。

敏感的孩子,对疼痛、对“重大事件”(如心爱的娃娃胳膊掉了、搭好的积木高楼被别的儿童推倒了等等)的感受比别的孩子厉害。因此,嘲笑这种敏感或否定其合法性,甚至批评这种敏感是错误的。一定要用理解和同情来反应,帮他从困境中走出来。但是,切不要做过头,否则会做过头,也不好。承受力是锻炼出来的。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低的自尊心会使他敏感的程度增高,哭得更多。所以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并时时表扬好行为很有作用。你不应该对他要求太多,或者做他能力达不到的事。

3、不要助长他的哭。孩子的哭既不要奖励,也不要惩罚,要以中性态度去对待。不过,在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时,可以和他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戏,分散注意力,或者给予一点亲切的安慰。但是,不要给太过分的同情,否则会给孩子哭的“动力”。

4、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嚎哭变成语言。教他在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替他解决。

5、不要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他也会模仿,大人流眼泪,他马上也会哭,如你真有动情的事,应避免在他面前表露,不让他模仿。

6、不要批评孩子想学习、想做一些事的愿望和努力。甚至在结果并不太理想时,也不要批评,而要鼓励和帮助。比如:他想画画,在纸上用彩色笔画花朵和青草,这很好,但他画着画着就到墙上去画了。这时,你的任务是表扬他的画画能力,教育他不要往墙上画。这样,他会愿意 ;改正,以做得更好来获得更多的表扬。这时,如果你只批评他在墙上画的事,他会感到委曲、会哭。

7、对孩子的哭不要极严厉地禁止,也不要过份地同情。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皱一皱眉、摇一摇头,表示你的态度即可。

8、对5岁的孩子要立规矩,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但是,规矩要容易执行,比如不要在大人午睡时大声叫嚷;玩具(购买玩具)玩过以后要收拾好;小朋友跌倒要去扶起来,找大人看看是否要送医院治疗等。在立规矩时,要浅显地讲点道理,他懂了,会执行得好些。比如玩具(购买玩具)玩过后要收拾好,是为了下次玩时好容易地找到;大人午睡时不要大声叫嚷是给大人留下安静的环境,使他们睡得更香等。

当儿童一两个月都没有不执行规矩的行为,哭得比以前少我了,则要大力表扬。

9、不要给他贴上一个“好哭的孩子”的标签,不要当他的面和别人谈论他的哭,以保护他的自尊心。

10、对孩子发生哭的行为时,要反应,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不理会,有时可能发生危险,问题就大了。比如他跌倒了,哭了,马上要去看看有什么问题。腿破了,要处理,头疼了,要到医院去检查。但如果他是无事哭闹,则转移注意,让他玩些游戏,不要什么都给他。

孩子爱哭怎么办?(二)

有些孩子很敏感,也很容易激动,哪怕一点点的小事都会让他们伤心地大哭一场。这样的性格往往会让他们的父母感到烦恼,很想趁着宝宝还未“定型”的时候,快点纠正,这时父母该怎么做呢?

亲子生活现场问题一:孩子都小学一年级了,还这么爱哭,怎么会那么脆弱呢?真叫人着急。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变得勇敢一些?

我们常听人家说:这个人的泪腺很发达,那个人的泪腺不发达,其实说的是这个人是否爱哭。爱哭说得好一点是多愁善感,说得不好是情绪管理不佳。不过有的人虽然不哭,可是天天心里愁云惨雾,表面却强颜欢笑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在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爱哭的林黛玉和开朗的薛宝钗,最后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爱哭总让人觉得很诲气、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莫明其妙的跟着情绪不稳,这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那么,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得不是时候?才能够适当协助他们管理情绪。

孩子爱哭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亲子生活现场问题二: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会,你说怎么能不让人揪心?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恰当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三岁后的孩子爱哭怎么办?

问:孩子在一两岁时特别听话,可是到了三岁后他去变得爱哭,是为什么啊?

答: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很多在研究早期教育的人都认为,3岁是最重要的,3岁的时候他知道用哭的方法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哭,他觉得乖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乖,你知道吧,他特别会察言观色。所以你什么时候关注他就特别重要,当孩子乖的时候你就不理他,一哭你就理他,他可能会用哭的方法来吸引你对他的关注,所以这可能是你的,不是跟看电视有关系,是跟你的教育方法有关系。

我觉得3岁的孩子要他自己做事,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种愿望,做事的愿望,帮你干事情的愿望?比如他想做些什么事情?这个三岁的小孩他最想干事,比如说你拖地板,他也要拖地板。你要洗头,他也要洗头。你要做事,他要做事,这时候一定要他作,他做的好坏你都不要说,不是,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说。做的好你就:真不简单啊,比妈妈做的都好你可真能干。这个时候他就愿意做事了。

往往是在孩子3岁想做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让他做:你太小,你会弄一地水。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现在北大,原来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妈妈该与孩子的方法就是三句话“娇生不能惯养,自作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那么从三岁开始自己洗头。他说一盆水放在凳子上他自己洗头,这个盆他自己放上去的。没放稳,眼看着盆就要翻了,他妈妈只有一摁,这个盆就能稳住。他妈妈没动,这盆就翻了,一地水一身水,孩子哭着把这个地面收拾干净,重新打水再洗,以后就知道要掌握重心了,就从这个一点点的小事情,慢慢做的,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第一天去就回来了,哭着回来了。

老师给送回去,妈妈就把老师截在门口说:老师谢谢你。老师就走了,妈妈就跟他说:今天刚给你送去,你就回来,你不能进家你必须回到幼儿园去。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也不让他进家。最后孩子退让了说:妈妈送路路上幼儿园。妈妈说:妈妈已经给你送去了,你必须自己回去。孩子万般无奈,哭着倒走着回到幼儿园,因为他的幼儿园离他们家很近的。妈妈看到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回屋里大哭了一场,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赖着不上学的情况。

所以一切都从第一次开始,所以如果你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觉得孩子所有发生的第一次你都要非常认真的对待,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一哭就能获得他一切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样以后的孩子是一个娇的、爱哭的、无理的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还有的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更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或是过分夸耀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

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那么,家长如何做才算对孩子尊重与信任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实事求是。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把,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做好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爱的玩具损坏了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孩子自己动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们谅解伙伴或主动与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种烦恼,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预“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人同此心,无可非议。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孩子不听话?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表现。可此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帮你查阅了有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一)

没有比吃饭时看到孩子食欲不佳或者拒绝吃饭更令人沮丧的事了。怎么样才能避免因为吃饭问题而引起的争执破坏掉一天中唯一全家相聚的美好时刻呢?解决的办法是要保持心平气和!这是达能的儿童精神科医生马里安娜.格里耶和营养师维萨.阿库的建议。

孩子不吃饭吗?儿童精神科医生M.格里耶这样建议:

什么情况下需要开始担心了?

不要一看到孩子胃口不佳就忧心忡忡!饮食冲突通常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个手段。大多数情况下,饮食的反复无常只是偶然性的,持续1,2个星期就会结束。孩子最健康的表现不是通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来反映出来的吗?不过,如果他坚持不吃饭,虽然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还是该去看医生了。

应该强迫孩子吃饭吗?

千万不要和孩子较劲:他需要吃饭是因为他饿了而不是因为需要服从。也应该避免用下列方式来要挟:“你吃完我就给你一颗糖”。上述措施会阻碍孩子正视自己的饥饿感。应该相信他。

只给他建议他喜欢的食物?

你做了一顿饭,如果孩子只吃其中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你只做他喜欢吃的东西,那么,你是在鼓励孩子的任性,结果会导致他难以融入家庭生活,应该限制他偏食。

需要采取措施刺激孩子的胃口吗?

既然家庭聚餐本身就意味着快乐和融洽,那么没有比它更能刺激胃口的了。

您的孩子食欲不佳:营养师维萨.阿库的建议

孩子吃饭很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吗?

应该引起注意,因为孩子一直到青少年时期都需要平衡的饮食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具体来说,孩子每餐都需要一份乳制品补充钙质、需要经常补充铁(来自早餐中的谷物食品和肝脏)、吃水果和豆类来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以及吃肉、蛋和鱼来补充蛋白质……

哪一餐对于孩子的新陈代谢是最重要的?

每一餐都很重要。如果孩子早晨上学之前不想吃早餐,就给他准备一份备用餐,包括一盒牛奶,饼干和一个水果。早餐的热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午,建议他吃一些含淀粉的食品(通心粉、土豆)这是他很喜欢的和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火腿,肉,蛋,鱼),这些食品可以避免下午体力下降。晚上,孩子的热量需求下降,给他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坚持他把盘子里的所有东西都吃光。

怎么做才能让他多少吃一点?

不要强迫他,而是建议他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用一些小窍门促使他品尝自己不太喜欢的食物。比如,他不喜欢蔬菜,就给他做一些蔬菜泥,馅饼甚至蔬菜汤。为了让他有充足的钙,建议他食用酸奶,乳制点心或者奶酪。肉也应该是他饮食的一部分,但是要记得时不时用蛋或者鱼来代替。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多样化。

需要给孩子的饮食制定标准吗?

需要有一些规定。3岁时,孩子开始学习吃饭,并使用餐具(像大人一样)。同时,他也在学习和人相处,并尊重(固定的)吃饭时间。此外,不要鼓励他吃零食(尤其是看电视的时候),因为这样会使体重增加,并且在真正吃饭的时候没有胃口。

您需要采取何种态度?

孩子6岁左右,可以建议他学习做饭,来刺激他的嗅觉和感官。孩子总是很乐意吃自己准备的东西。最后,不要忘记孩子的饭量和成年人不同,不要让他吃得太多。

让孩子胃口大开的8个窍门

①如果可能,限制他在两餐之间吃零食

②根据孩子的生活节奏安排每餐的时间

③如果孩子饭后要求吃甜食,一定要态度坚决

④不时带他购买食品

⑤和他一起准备饭菜

⑥用食品做一个可爱的小人

⑦推出一种新菜式时要采取坚决但不强硬的态度

⑧给孩子讲故事(Popeye和他的菠菜,Buggs Bunny和他的胡萝卜……)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二)

应注意十二要点 孩子不爱吃饭是令家长们头疼的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不吃东西,只要他身体健康,没有生病便没什麽大不了的问题。孩子饿了,他自然会吃。孩子的胃口不可能每顿都一样,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吃多少。

二、除考虑营养以外,孩子的食物还要注意色、香、味俱全。另外,给孩子的菜应切得细些,米饭不要煮得太干。

三、饭前半小时不宜给孩子吃东西,即使一块糖一块饼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四、不要借助冷饮、巧克力、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这样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五、在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不能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

六、让孩子来帮助准备饭菜。带孩子一起去买菜,让他挑选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可能的话,甚至可以让孩子帮着做菜。参与烹调会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

七、吃饭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哀求、恐吓或哄骗的方式逼孩子吃,这只会使孩子更执拗。我们可以用既坚决又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些就是今天吃的食物,不爱吃就没有了。

八、尊重孩子的爱好,如果孩子真的很不喜欢某种事物,就不要强迫他硬吃下去。如果孩子喜欢把菜汤拌到饭里一起吃,大人也不要多加干涉,不然会使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抑制食欲。

九、不要议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更不要许吃一口饭讲一个故事这类的愿。

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因为情绪会影响消化功能一边吃饭一边教训孩子,或在饭桌上发生争吵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和食欲。

十一、不要让孩子以为只要他肯吃,父母就高兴,这会对孩子产生压力,易导致偏食或过胖。

十二、平时吃反应定时定量,并保证让孩子吃到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 (一)

父母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不要因为孩子常常不做作业就过分指责,责罚他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寓教于乐。

孩子因为爱玩,节假日家长可以陪孩子去玩个够,游戏、爬山、打球、下棋等等。在玩的过程中,找机会跟他讲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学习,学好知识本领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这时候还可以告诉孩子,父母节假日可以去玩,但上班时间不能玩;好孩子课余时间可以玩,但上课时间不能玩。在玩得高兴时,孩子比较容易听进道理。这样寓教于乐,使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的意义。父母再想办法加强督促检查,让孩子课堂上专心听讲。有能力的家长课后可以陪同孩子复习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指导他认真完成作业。

想办法激发孩子做作业的兴趣。

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你惩罚他,不如他完成作业时你奖励他的效果好。当一份作业看起来过多的时候,就把它分成若干份,按份设奖。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部分,你就给他一个奖励。比如,与孩子约定如果他完成作业的三分之一,将可以有一样他喜欢的小东西,或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如果完成了作业的一半,可以允许他多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或得到一个冰淇淋,这样一来激励他不断地努力学习。如果他可以按时完成全部作业交给老师的话,则可以有更多的奖励。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列出一个他愿意争取的奖励清单,但不是什么昂贵的、特别大的奖励,可以是一些食物奖励,如可以吃些小零食,或者是给小玩具,又或是和父母一起玩棋等。这样你就能保证经常提供奖励。如果孩子能完成作业就鼓励他,本身也是在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他怎么做。然而象孩子有小小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一样,他做不到时,小小的惩罚,也是必要的。父母要不断地坚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多表扬、少批评。当孩子能按时完成了比较难的作业时,父母要明确地表扬说:“你都做对了,真了不起。”当他不用你唠叨,自觉完成了作业时,应加以表扬:“今天真认真呀!”这样一表扬,第二天孩子将会更积极地做作业。

培养信心。

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不要一味责罚,应适当加强辅导,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这样一来信心渐渐有了,做作业就变得主动了。

当然,孩子不愿意做作业还有其他原因。有的孩子因为受了老师的批评,因此不满而不做作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家长最好去找孩子的老师谈谈,应如实对老师说:“孩子对老师的批评非常在意。”希望老师谅解孩子,并寻找机会,给予鼓励。只要老师多鼓励少批评,孩子会逐渐对做作业感兴趣的。

有的孩子智力差些,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完成作业也很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联系孩子的老师,请老师较为明确地指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或者请老师布置难度略小一些的作业,或许对孩子有帮助。难度小的作业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较快地完成作业,并及时表扬他,可以激励他努力学习,这样信心渐渐有了,成绩有提高,那么他也不会再害怕做作业了。

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在书桌上学习的习惯,做作业不能精神集中,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家长就应在家庭里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为孩子找一个专门做作业的地方,在孩子做作业时,必须拿走玩具、食物,把客厅音乐、电视音量调小,让孩子在安静的地方做作业。另外要准备有文具盒,装上橡皮擦、小刀、纸张等,以免孩子因为找这些工具而影响作业。

成绩差和不爱做作业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吃力,稍有难度的作业便不愿做,当天所学知识没有巩固,导致成绩差,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就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更懒做作业,如此产生恶性循环。于是家长应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的上进心,从而主动完成作业。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二)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学生不做作业。那么,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有的教师肯定采取过一些措施,效果较好;有的肯定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的可能还未找到良策。在这里,我想小题大做,抛砖引玉,谈谈我校教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据我校教师观察了解,学生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有:

1、速度慢。

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打岔。作业一多就完成不了。

2、不会做。

由于智力或其它一些原因,造成学习障碍。可是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遇到困难绕着走,绕不过去就不走”。

3、懒惰性在作祟。

天性爱玩,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好作业再玩”。

4、教师布置作业一味从自身需要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造成学生敷衍了事。

同时,由于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有些学生就成了“拖拉机”。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爷奶奶公公婆婆围着转,管教不力。或因父母是双职工,下班迟。放学后无人管束。

针对学生以上几种不做作业的情况,可采取以下对策:

1、 孤立法。

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应让全班同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逐步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2、冷处理和热处理。

“冷处理”,即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先不忙处理,先观察、了解一番,旁敲侧击,激起他(她)内心的涟漪。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他们能从教师的言行中悟出自己的失误,进行反省自纠。“热处理”,一般运用于自我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一般还未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或是明明知道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对这样的同学,就应大喝一声,当头一棒。进行“狂轰烂炸”式的“强火力”攻击,令其幡然醒悟,“悔过自新”。

3、赏识法。

即优点夸大法。如五(5)班有一男生,人比较聪明,但常常自以为是。他自认为:“我会了为什么还要做?”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但课堂作业能及时完成。对此,老师针对他书读得好,声音响亮有感情这一优点,在班里封他为“朗读大王”。每次早读课都让他领读,他也尽心尽职。老师常常在班里表扬他,培养他的自信心。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要是再不做作业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从此同,冰把他不做作业这一毛病根治了。

4、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能与老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们的烦恼和困难才会向老师诉说,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六(6)班有一男生,长得人高马大,较聪明,看问题比较敏锐。因其发育早,已有成人意识,渐渐地无端生出一些烦恼。近来不知怎么回事,有了急剧变化。最明显的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总找理由推托。班主任王老师不是粗暴地训斥,而是与其促膝谈心,采用暗喻式点拨他。说他以前在老师眼里,是一只香喷喷的红苹果,现在所犯的错误就像是红苹果里钻进了一条毛毛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红苹果就会慢慢变成烂苹果。该生深受触动,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的关爱和信任。

5、构建家校联络网。

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我们非常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让不做作业的学生“无处藏身”。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经常联系,双方对学生的一举一动皆能了如指掌,及时扼制不做作业现象的抬头,不留坏习惯滋生的时间和空间。一天,我差点儿给一位不做作业的学生气死。这位同学,上星期有一篇抄写课文的作业没完成,我让他星期天在家里把他完成。星期一一到校,我就让他把作业拿出来让我检查。他磨蹭了半天,才嘟囔着说:“作业本掉在家里了。”由于前几次也常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一次,我马上决定骑摩托车带他回家拿作业本。初春的早上,春寒料峭。当我顶着呼呼的寒风来到他家时,他竟又说家中没有本子,夹在书包里了。当时,我气得说不出话来,狠狠地批评了他这种说谎的错误。他的父亲也跟我说,他也拿这个儿子没办法,星期天就曾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我也对他说,你这个孩子脑子其实不笨,你又对孩子的学习这样关心,我真担心教不好你这孩子。我知道,光靠打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和他父亲协商,以后每天要完成的作业都写在本子上,待完成后由他签字。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帮他慢慢去掉“懒劲”。

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决不能放弃,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总有一天,学生会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

同时,要多方改革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不爱喝牛奶怎么办?

“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接受营养专家的建议,每天免费为小学生提供一袋牛奶;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战前增长了近10公分,由此有了”一袋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说法。

或许您的孩子不喜欢喝牛奶,不妨试试专家的建议– 文/蒋一方(儿童营养专家)

牛奶能提供大量的天然钙质,是孩子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偏偏就有孩子不爱喝牛奶。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嫌牛奶不好喝;二是喝了牛奶肠胃不舒服,甚至腹泻。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情况,父母可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让牛奶变得好喝起来

孩子不喜欢喝牛奶总有自己的理由,这时父母若采取强制手段,更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分析原因,然后想办法改变。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喝牛奶是嫌它颜色单调,且无浓郁香味,那就不妨在牛奶中添加一些有颜色和香味的食品,如可可粉(加入冷牛奶中煮沸后更香)或阿华田等,会为牛奶增色增香,引起孩子的食欲。

春夏秋三季,酸奶拌水果不失为一道美味可口的餐后点心。其做法是将各种水果如苹果、梨、瓜类、香蕉、猕猴桃、桔子等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加入酸奶拌匀即可食用。不同季节宜选择不同的水果,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水果,更能引起孩子的食欲。

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不要把奶饮料和酸奶混为一谈。有些孩子不喜欢喝牛奶,但喜欢喝含奶的饮料,因为乳酸饮料有酸甜的味道,符合小儿的口味。可实际上奶饮料营养价值并不高,其蛋白质含量仅为1%左右,而一般牛奶则为3%;而且添加了碳酸钙的奶饮料会中和孩子的胃酸,常可导致幼儿食欲不振。

二、让牛奶变得更好吸收

有些孩子可能有乳糖不耐症,他们的肠道内缺乏乳糖酶,因此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分解;而乳糖在肠内被细菌分解产生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结果就会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这种情况下,除了反应特别严重的孩子可改吃豆浆或豆奶粉外,一般可以先试着喝少量的牛奶,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奶量;也可以改喝酸奶,因为酸奶中部分乳糖已转化成乳酸。

牛奶的天然属性是寒凉的,对肠胃功能较虚弱的孩子来说,不宜吃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冷牛奶,以热饮为好。即使在夏天,也应预先从冰箱中取出牛奶或酸奶,待升至室温时再喝为好。

孩子不爱吃菜怎么办?

宝宝的口味是大人培养出来的,小时候没吃惯的东西,有的人长大后可能会一辈子不接受。

因此,培养宝宝爱吃蔬菜的习惯要从添加辅食时做起。添加蔬菜辅食时可先制作成菜泥喂宝宝,比如胡萝卜泥,土豆泥。现在也有为断奶期宝宝特制的蔬菜泥产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宝宝慢慢适应后,再将蔬菜切成细末,熬成菜粥,或添加到烂面条中喂给宝宝。等宝宝出牙后,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时,就可以给宝宝吃炒碎菜了,可把炒好的碎菜拌在软米饭中喂宝宝。有的蔬菜的纤维比较长,注意一定要尽量切碎。这样循序渐进,宝宝会很容易接受,一般情况下,长大后吃蔬菜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如果宝宝从小吃蔬菜少,而偏爱吃肉,长大后就很可能不太容易接受蔬菜。

这时就要爸爸妈妈多花些功夫了。

一、要父母为宝宝做榜样,带头多吃蔬菜,并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样子。千万不能在宝宝面前议论自己不爱吃什么菜,什么菜不好吃之类的话题,以免对宝宝产生误导。

二、应多向宝宝讲吃蔬菜的好处和不吃蔬菜的后果,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宝宝懂得,吃蔬菜可以使身体长得更结实、更健康。

三、是要注意改善蔬菜的烹调方法。给宝宝做的菜应该比为大人做的菜切得细一些,碎一些,便于宝宝咀嚼,同时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增进宝宝食欲。也可以把蔬菜做成馅,包在包子、饺子或小馅饼里给宝宝吃,宝宝会更容易接受。

四、是不要采取强硬手段,特别是如果宝宝只对个别几样蔬菜不肯接受时,不必太勉强,可通过其他蔬菜来代替,也许过一段时间宝宝自己就会改变的。总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1岁以前就让宝宝品尝到不同的蔬菜口味,为以后的饮食习惯打好基础。

孩子发烧怎么办?

一般认为发烧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射性反应,通过发热而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增强白细胞内酶的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以抵抗疾病对人体的侵袭,促进康复。因此小儿发烧并不完全是坏事,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肌体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饮食、运动、衣被、室温等因素都可使小儿体温暂时上升或下降。小儿时期的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情况良好,又没有自觉不适症状,一般不考虑为病态。正常小儿腋下体温在36-37度之间。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高于37.2度的话,很可能是发烧了。烧得不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但是超过38度则需要看医生。因为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类型。最多见的是由感染引起的,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泌尿道感染、肠道细菌感染等。另一类属于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比如结缔组织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汗腺缺乏等。看医生可以及早查明病因,进行治疗。

那么面对发烧中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护理呢?

服药——

遵照医嘱服药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普通的发烧,可以服用退热尽或布洛芬,注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来决定药量的多少。拿不准,一定要问医生。12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降温——

幼儿发烧,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一般以20℃左右为宜),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避免空气对流直吹患儿。为防止高热引起抽搐或惊厥,在体温超过39℃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物理降温方式进行降温。温水浴,温水擦澡,主要在颈、胸、背及四肢等处多擦洗。用35-40%的酒精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胸部、后颈及腹部。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如发生寒战、神色、呼吸、脉搏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擦浴。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敷头面要注意全身保暖。

饮食——

高烧容易引起体内水分迅速流失,从而造成脱水,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给孩子多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例如水、牛奶、米汤、豆汤、鲜果汁、藕粉、鸡蛋羹、面片汤等。茶水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有利尿作用,最好不要给孩子喝。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单纯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腹泻,要根据医嘱补充一些辅食。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其次还要补充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通常情况下,为孩子准备他想吃的东西,不要强迫孩子大量的吃营养品。因为孩子发烧时会发生营养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如不恰当处理这些矛盾,就会影响疾病的痊愈。如病儿食欲减退,不能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输液。

观察——

除照顾孩子吃药、饮食,帮助降温外,家长还要观察一下孩子其它的症状,如是否呕吐、腹泻、咳嗽、气喘等,以便向医生详细介绍病情,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经过一番治疗,孩子的状况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内不反复的话,大人则可以去上班了。

孩子发烧怎么办?法二

孩子发热了,有的妈妈会不知所措,有的不管方法对不对会采取立即降温的方法等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延误病情,有的还能掩盖孩子的病情。

药物退烧法

退烧药的使用有技巧,有原则,了解它的用药原则,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一般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它们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则—

●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好。但阿斯匹灵可能会引发雷氏症候群,所以某些特定时期不能使用,例如宝宝患有水痘或流感时。

●栓剂是从肛门塞入的药物,主要由直肠吸收,效果比较快速。如果孩子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时,宁愿少用一些,烧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不仅会导致体温陡降,药物反覆刺激肛门后,还易造成宝宝腹泻。

●针剂是最不安全的退烧药物,不是非常必要时,一般不建议使用。

注意

不同退烧药最好不要并用,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有隐患。更不可为了加强退烧效果,为宝宝多服几次退烧药或将剂量增加。要知道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使体温重新升高。

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特点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温水擦浴

适用于高热宝宝。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擦浴时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让宝宝舒适平卧,并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时要注意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50%浓度为宜。酒精不要太凉,温度以32℃-35℃为宜。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通常是先从患儿的颈部开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然后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后,自颈部向下擦试后背,擦浴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拍打后背,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自髂部开始擦拭下肢,方法与擦拭上肢相同。每个部位擦拭3分钟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些,以提高散热效果。

宝宝皮肤娇嫩,擦浴时动作要轻,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酒精擦浴过程中应注意为宝宝保暖,身体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过的部位及时盖好衣被。擦浴时如发现宝宝寒战、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擦浴,盖好衣被保温,并及时请医生诊治。对婴儿和体质虚弱的小儿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头部冷敷

头部冷敷适合宝宝的一般发热,尤其适合低温宝宝。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宝宝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冷盐水灌肠

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儿头部放置一个冰袋,这样既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温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孩子咳嗽怎么办?

认清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非病理情况:这种咳嗽为干咳、无痰、也没有发热胸闷全身不适等表现,是可以控制的,有时是习惯性,学生如在回答问题时或难为情时就干咳几声,也有时是有意识的干咳,如小孩子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一两个小朋友咳嗽,周围的孩子也都咳,为了好玩,或引起大人对他的注意而咳,说停则可停止,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即可不咳,这不必用药物治疗。

②异物吸入:如奶汁、饮料、食物渣误吸入气道则立即出现呛咳剧咳,适时咳嗽是有助于异物咳出,应鼓励其咳嗽,或变换孩子的体位,轻拍背部利于异物咳出,当异物咳出(取出)即可慢慢不咳嗽了。

③物品过敏:春天的花粉、冬天对冷空气或平时对香水、动物的毛及排泄物过敏引起的咳嗽,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过敏原,多数家长会陈述,回忆起:每每孩子遇上冷空气,冷风或逛公园或到谁家玩过后孩子则突然咳嗽,喘,憋气,这种咳嗽的特点是“来去匆匆”,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④呼吸道炎症:咽黄、喉黄、气管炎、肺炎等除持续严重咳嗽外常常伴有发热、流涕、吐黏稠痰液、呼吸急促、胸痛、尿溢出甚至因咳厉害而呕吐,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购药物服用,以免造成用药混乱,仅用镇咳药不是根本的办法,贻误或加重病情。

⑤预防咳嗽传染疾病:呼吸道疾病咳嗽时有分泌物的排出,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细菌及脓性分泌物,飞沫喷入空气中又是呼吸道疾病传染的主要途径。如大人怀抱婴儿喂奶时,大人咳嗽时居高临下的气流会直喷到正在吸乳汁的婴儿、新生儿的脸上,带有许多看不见的病毒细菌飞沫,常常大人咳嗽一两天后,自己的孩子也咳嗽了。妈妈咳嗽时一定要养成带口罩喂奶的习惯!又如孩子在班上座位之间距离很近,相互对面咳嗽是常有的事,所以对4~5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已经能理解大人所讲明的道理,家中长辈、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应该经常教给孩子们咳嗽时应有的卫生常识,不可直接对别人脸喷咳,咳时应用手或手帕捂挡或侧过而咳,如有痰液吐在纸上或痰盂里,从小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的小孩,将会倍受大家的喜爱。引起小孩咳嗽的原因很多,各种病原体入侵后引起鼻咽部、扁桃体、气管支气管以至肺部的感染,都是小孩咳嗽的常见原因。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最好有植物维生素A,就是β胡萝卜素。家里最好不要有人抽烟!!!

孩子好动怎么办?

问题:

雨韵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今年7周岁,因提前上学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在班上倒数第七、八名,对于他的成绩我不是太担心,孩子最大的毛病是上课不专心,老师经常说孩子上课讲话和开小差,我和孩子也谈过,我问他为什么上课要讲话,上课想什么而不专心听老师的课,可结果我问不出什么,但我感觉孩子或许是不是太小的原因(是男孩),不能听懂老师上的课。但孩子不专心是他的一大毛病,无论做什么事(除了他喜欢的事)他都是做做玩玩,让我们很头疼,我一向是不爱打孩子的,我觉得孩子天生爱动爱玩无可非议,那怕做错了也没关系,但说过以后还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就不可原谅,这段时间我对他没有耐心,只要作错了我回家就把他痛打一顿,但我知道这跟本不能解决问题,这不仅让我的心情变的更坏,对孩子从心理上也是一种伤害,雨韵老师请你帮帮我。

我的性格不太好,喜欢发火,特别是好好跟他说道理行不通的时候,特爱发火,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在那个时候老是不能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这个人也很矛盾,对别人的孩子非常有耐心,唯对自己的孩子象个大老虎,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理。 )

回复:

一、孩子好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原因和对策:

1.孩子年龄较小,他又是男孩,在智能生理发育上就比女孩晚,又是提前上学,在各种能力方面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显现的比较稚嫩,加之孩子好玩的天性,致使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上课好动,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如果是这种原因,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这个时期心理特征为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像,以好动更为突出。对他的一点点成功也不能吝啬你的表扬,要让他感受到,只要认真努力,勤于思考,他就会成功。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集中精神,延长注意时间”的训练游戏。如组装航模、下五子棋等等,在第一次,第二次不能坚持下去的时候,帮助他跨越障碍,以后陆续让他自己做,当他成功一件事时,要不时诱发他成就感,告诉他,真棒!还有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家长不要中途去打断他,尽量让孩子养成在固定的时间去做事的习惯。不要期待孩子瞬间就能改变他的行为,开发孩子的注意力,需要父母付出十足的耐心和爱心,然而一旦有了成效,孩子以后的学习,就再也不要你们过多操心了。

但是 ,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可是千万不要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 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之间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

(1)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4)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

如果您怀疑孩子是,不妨给他喝些咖啡或浓茶,如果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不要轻易带孩子去就诊,容易给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精神负担。

二、对于您个人的性格问题,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您也一样拥有这样的心理,当您孩子没有达到您心目中的要求时,您的心理就会失衡,以至于对孩子进行打骂,加之,您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当中,身边有很多同事和朋友他们常常会夸耀自己孩子的一些成就,好胜的你心里会很难受,看着孩子目前的一切,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深深的担心,恨铁不成钢。

这些积怨都会导致您心理上的冲动。很多人都和您有着同样的情况,对其他孩子的耐心远远比对自己的孩子足,那是因为爱之深,痛之切!如果您是教师,在教育其他孩子,即使是非常调皮的孩子时您也深知作为教者的责任,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您知道唯有耐心、爱心才能改变他的现状,您会调用各种方法去协调配合您完善孩子的性格。可对于自己的孩子您会奇怪会觉得遗传有误,对他的目标要求往往高于自己的学生,会产生失落。可是,您知道吗?您发脾气既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还威慑了孩子,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未来心理如何保持健康呢,得不偿失的。无论怎样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一个需要您慢慢调教只有七八岁的儿童。孩子在0~6岁非常重要的早期行为规范教育上,您可能疏忽了些,现在正是矫正的年龄,虽然难了些,但只要有耐心就能有起色,您需要的是克制自己,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沉下心来和孩子做朋友,观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需求,耐心的用母性的爱去滋润他,相信孩子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有专家说:性格决定命运。改变您的性格,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自己未来的成长也是有益的。您说呢?

以上只是雨韵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常来,我们一起讨论家庭教育问题。

孩子好动怎么办?情况二

大家好!

我是在搜索教育孩子话题时找到开心妈妈网站的。有好多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解答,谢谢。

我儿子上四年级,从幼儿圆开始至今,每个老师都反映他坐不住,爱做小动作,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主动。他的座位也经常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跳转。

我也知道他有好动的习惯,也经常软的硬的办法都试过。可他总也改不了。当老师告他状时,我心理非常难过。

我知道他也有许多的优点,爱动脑筋,善良,爱看小画书。我相信能教育好他的,可是愁于没有好的方法。请各位开心妈妈和专家给我指点迷津。

谢谢大家!

一个寻求帮助的妈妈

关心孩子成长的妈妈:

你好!

呵呵,首先感谢你对《开心妈妈》的信任,同时,我能感觉到你面对老师告状时难过的心情。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讨论,好吗?

首先,孩子习惯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都在我们家长身上,孩子成长状况与环境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先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好吗?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我们经常忽视了孩子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往往是凭着喜爱孩子的心情去对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引导孩子,当孩子已经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时开始着急了。所以说问题的根源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其次,我们不了解人性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人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每一寸光阴的,然而选择的一个重要准则是追求快乐(追求正面价值)和逃避痛苦(逃避负面价值)。

当我们让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孩子会做出选择,如果有痛苦,肯定是先逃避痛苦。如果没有痛苦的危险,那么当然是追求快乐(尽可不必“听话”,继续我行我素,该玩就继续玩)。如果感觉到听话会带来更大的快乐,当然会听话。

比如妈妈说孩子:“爱做小动作,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主动。”

对于孩子来讲,爱玩是天性,不爱玩的孩子才是有病呢!做小动作,肯定是快乐的事情,当然要追求啊。如果认真听讲能带来乐趣,当然就认真听讲了。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学习好的孩子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的原因,其实不是能做到,而是有乐趣,或者说认真听讲有快乐在里边。

问题就比较清楚了,关键是如何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习变成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要求孩子做到主动学习、不做小动作、听话……。

呵呵,至于方法,没有唯一的方法,法无定法啊。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方法来源于智慧!比如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非常好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在孩子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有理想、有追求、有明确的目标、从小立大志,当然是更好的方法。可问题是,许多家长知道培养好习惯重要,激发学习兴趣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真诚希望妈妈们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水平,抓紧学习啊!

在这里我先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大家不妨试试看。

1、采用正强化,及时肯定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或者做的好的事情。暗示孩子是能做好的,是爱学习的,是有进步的。不再否定孩子,不要再强化他好动(就是不在孩子面前与别人说这孩子好动,不爱学习)。

2、和孩子签一个协议,让孩子自己做记录,只要有一堂课上课没做小动作,就给孩子画一个红五星(可以在家里的墙上用一张漂亮的纸或者利用孩子的日记本),充分相信孩子,也可以请求老师做配合,让老师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签字,表示孩子一天中有几节课做到了。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画几个红五星。如果有一天做到了一整天都没有做小动作,那么可以给孩子一个他特别想得到的东西,做为奖励……。继续坚持,一直到孩子没有这个坏习惯为止。

3、在做的过程中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善于沟通,效果会更好,如果父母不注意方法,或者不在意说话的态度和自己的情绪,也许会出现一些问题,请父母注意为好。

孩子胆小怎么办?

很多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孩子的“害怕”问题:怕黑、怕高、怕水、怕见生人等。妈妈多会担心,爸爸则一口咬定,这孩子,没出息,一点不像我!

孩子“害怕”就是“胆小”吗?当了爸爸妈妈,恐怕就回忆不起来自己小的时候了。实际上,1—3岁的幼儿正 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学习“我”和周围环境怎么相处。由于年龄的关系,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得慢了许多,他们会对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环境(比如快速移动的物体、嘈杂的声音、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和恐惧,这些都是很正常 的,包括怕黑、怕水、怕高。专家说,这些都只能说明幼儿还没有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不对。当然,也就不能说明孩子“胆小”。

当幼儿已经感到紧张和害怕了,家长千万不可当着外人批评他“你怎么这么胆小”,这等于在教会他:以后你遇到事情,凡是不知该怎么办时,就是胆小!也不能假装没有看见或坚持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引起紧张的环境里(比如黑屋子), 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面对恐惧是毫无道理的,况且这样做也培养不出勇敢的孩子。1—3岁的幼儿在心理上正处于建立信任和 委托感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孩子受到惊吓时保护是惟一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不保护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会变成“胆小鬼”,长大后也不会有充分的自信。

具体做法:

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声音,那么走在铁路旁,你要先告诉孩子:来了一辆大火车,如果你不想听汽笛声,先把耳朵捂上。这是让孩子做个决定,是提供机会让他选择。但有些妈妈会对孩子说“快捂上 耳朵,火车来了,汽笛声该吓着咱们了”,这样说等于告诉他害怕是对的,你希望他这么做。

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孩子已经受到惊吓,告诉他“别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 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

不要总提使孩子受到惊吓的事。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试图帮他分析什么,“噢,宝贝儿,刚才叔叔把咱们举到半空,吓着 咱们了是不是?”这样的话毫无安抚意义,反倒强调了恐惧。

除了上述三点,专家们还建议让环境的变化慢一点,小一点,让孩子能逐步适应。大多数孩子都能克服恐惧。记住一句话:不要着急。

孩子胆小怎么办?情况二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都跟小时候受惊吓有关。

有的家长经常用一些刺激性语言吓唬孩子,给孩子讲“鬼怪”故事,本来是想让孩子听话、老实,没想到却生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用恐吓代替教育是行不通的。

还有的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吓唬孩子不对,却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当孩子表现出胆小或正在害怕时,家长又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和爱护,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千哄万哄,不离左右,为他忙前忙后,甚至把平时孩子最喜欢的吃的、玩的一并送上,想借此打消孩子的恐惧心理。

可事实上,这样做却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让孩子胆子变大,反而会助长孩子的恐惧心理。因为家长这样做只是让孩子暂时回避了他所惧怕的事物,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为什么怕,怕什么的问题,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又会旧态复萌。

所以科学家们指出,当孩子们表现出害怕时,让孩子采取回避的态度,回避后又给他更多的关怀和温暖,给他吃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这实际上是强化了他的恐惧心理。因为他表现出恐惧,尤其是回避恐惧给他带来了好处,所以,他的胆子越来越小。

我们许多家长也常犯这样的错误,“乖乖,别怕,有妈妈呢!”“我给你找点好吃的。”这恐怕是很多做母亲的口头语。长此下去,孩子的胆子没有变大,倒会影响到以后孩子性格的发展。男孩表现为胆怯、退缩、自卑、孤僻及人际关系障碍;女孩则表现为过分害羞,过分娇气,过分依赖,难以承担生活中最起码的职责,导致行为异常。

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进行帮助呢?

首先,要让孩子面对恐惧,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要多加鼓励。要明确孩子怕什么,针对孩子所怕的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适当的安慰。一般孩子害怕都是由听的有关“鬼怪”故事,或是电视节目中的恐怖情节引起的。所以家长平时不要给孩子讲迷信或带有恐怖色彩的故事,让孩子看电视也应有所选择,尤其是睡前更不宜看有关凶杀,惊险等节目,以免孩子做恶梦,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家长平时也要有意识地从正面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少年勇敢的故事,以激励孩子锻炼自己胆量和意志的决心和自信心。

当孩子表现出胆小时,做家长的不必过分关注他,甚至可以有意识忽视他的这种情绪。可以让孩子去试着摸一摸他害怕的物体或家长亲自摸一摸,恐惧心理会自然消失。

比如,孩子不敢一个人去厨房或者厕所,家长就可以训练他单独去干点什么,“去帮妈妈把厨房里的杯子拿来,我急等用。”一般胆小的孩子听到让他去厨房,就会有些犹豫,如果家长说些“别怕,哪儿什么都没有”之类的话,或者见孩子有些犹豫就干脆大声斥责“胆小鬼”,只能加重孩子的害怕心理,让他觉得干这件事很发怵。

如果家长换一种说法,用很平淡的语气对孩子说:“我要蓝色的那个杯子”或者“请你帮我把两个杯子全拿来,我等着倒水呢。”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你让他干的事情上,“拿几个,什么颜色的”而不会在意去哪儿,那个地方怎么样。

当孩子回来后,家长应给予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增加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尤其是当孩子主动表现出勇敢和其他正常的,胆大的行为时,家长更该及时鼓励,这样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孩子的胆小就会逐渐纠正过来。

有一点家长要注意,改正孩子胆小的毛病,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试着来。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大声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废物”“胆小鬼”,结果孩子受这种消极暗示的影响,会更觉得自己不行,什么都不敢做,哪儿都不敢去,胆子会愈发变小。由于得不到外部环境的帮助,还会引起其它的心理障碍。

家长应该多想些办法,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使孩子的潜意识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孩子易于接受、且效果比较好。

家长也不要采取强迫或压制的手段。如果孩子已经表示自己害怕做什么,家长为了所谓的“锻炼”,偏要命令孩子去干,孩子大都会哭闹不休,心里惊恐不安,根本不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勉强为之,也达不到效果的。

孩子胆小,有恐惧心理,不仅会在生理上受到影响,造成睡眠不好,消化功能紊乱心律不齐等,而且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严加预防。

孩子早恋怎么办?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就是孩子早恋。可是孩子真的早恋了,家长该怎么办呢?

1、鼓励孩子坦率的和家长沟通

早恋的孩子基本都怕父母知道他们的恋情,所以一旦父母要和他谈有关他早恋的事,他都会持有戒备心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谈他的情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焦虑、担心,或者愤怒的情绪,要尽可能地做到心平气和,像聊天一样。如果有可能,家长可以从自己十几岁的相关经历谈起,然后肯定进入青春期后都可能对异性产生好感,都可能会面临如何处理两性关系的挑战,然后步入主题,询问孩子的情感生活。如果日常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和谐,不经常发生冲突,孩子在家长营造的宽松、民主的谈话氛围中,都会说出实情。但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说出实情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表达出他的感受,他对他早恋的看法,他对早恋对象的认识,他对未来的设想。让孩子表达既有利于家长了解事情发展的程度,全面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又有利于孩子自己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为了让孩子能大胆的,无所顾忌的说,家长一定要内心倾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做出任何评判,即使家长听到的内容是多么幼稚和可笑。

2、向孩子表达家长对他的情感生活的忧虑和建议

许多家长害怕孩子早恋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怕孩子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就千方百计的想让孩子明白早恋会影响学习,希望孩子能通过明白这一道理从而放弃早恋。结果,孩子往往是不接受父母放弃早恋的要求,反而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早恋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孩子之所以早恋,一方面是由于性生理成熟带来了性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孩子没有成熟的爱情观,不能用成熟的爱情观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所以,孩子早恋了,正是在提醒家长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爱情观,家长要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家长不能单纯从影响学习的角度谈孩子的早恋问题。

家长可在表达对孩子学习状况担心的同时,表达对孩子情感状况的忧虑。例如,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进入青春期后,每个人都面临着处理自己情感问题的挑战,你这么快就决定和她确立恋爱关系,是不是快了点?早了点?”“成人在确定恋爱对象时,都会非常慎重、谨慎,你对你们的事情认真考虑过吗?”“你想过你们的未来吗?”“成年人恋爱时搂抱、亲吻是正常的,我担心你们交往过密也会有这样的行为?”“你怎么看待婚前性行为?你觉得中学生早恋可不可以有性行为,中学生性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们应该尝试着保持一种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关系?”“你们需要探讨什么样的关系不会给你们双方带来压力,对你们双方都是有益的。”“你们的生活里只有你们俩而没有别的朋友会影响你们个性的健全发展。你们需要商定一下,如何减少你们私下的交往以便使你们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3、通过协商,引导孩子接受家长对他与异性约会的要求

当孩子不能接受放弃早恋的建议时,家长要和孩子就他约会的事情达成一致意见。例如,不可以在阴暗、密闭的场所约会;约会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与年龄、与中学生身份不符的行为;不把交往限制在两个人的小圈子里,而要保证必要的和他人交往的时间。

协商有关孩子与异性约会的规定,不是放纵孩子的早恋行为,而是避免孩子把早恋转入地下,避免孩子的早恋完全处于自由的、无指导的状态。

早恋是每个孩子都可能面临的成长问题,家长不要把其当作洪水猛兽。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诚交流所思所想,悉心指导孩子的行为,孩子也可以在早恋的经历中成长、成熟起来。

孩子早恋怎么办?(案例)

海南新闻网1月10日消息:本报昨日刊出《初二男生暗恋同班女生》一文后,许多热心市民致电本报发表看法,并热心地帮邓女士出谋划策治“早恋”。

用优异的成绩吸引异性

曾经有过同样经历的葛勇告诉记者,他在初二时也暗恋过班上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当时老师和父母亲都不知道。有一次老师给有“早恋”迹象的同学暗示说:“女生都喜欢成绩好的男生,如果男生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了,自然会引得女生的倾慕……”听了老师的话,他暗暗下决心要勤奋学习,以最好的成绩赢得那位女生的芳心,后来他的成绩越来越好。

葛勇建议邓女士不要向别人公开儿子“早恋”的事,尤其不能到学校去闹,否则会使孩子反应强烈。

葛勇认为,家长过分压抑孩子的青春萌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不利。

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早恋,学习成绩上不去,很多家长都会遇到,有的家长用粗暴的方式解决,有的家长会耐心地引导,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好的,但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曾经因为孩子“早恋”而苦恼过的黄先生认为,发现孩子“早恋”后,及时跟孩子沟通很重要,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了“早恋”的迹象后,和妻子一起给儿子讲很多初恋失败的故事,带儿子去听心理健康课,以朋友交心的方式跟儿子交谈。时间长了,儿子变开朗了,遇到问题主动跟父母沟通,“早恋”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黄先生说,孩子“早恋”,家长首先要自我检讨。邓女士和丈夫在海口做生意,让孩子独自一人在琼州海峡的那一边求学,孩子必然感到孤独和失落,对女同学产生亲近感也就不奇怪了。

孩子出水痘怎么办?

水痘是春天的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较易受感染得病。

病原体:水痘-带状瀄疹过滤性病毒

潜伏期:10至21天

发病前徵状: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

过程:

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

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

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

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

十至十四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

并发症 :

水痘通常属较温和的病,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过,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较严重,发烧温度较高、头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白血球过多症或癌症病人,或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为水痘会引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招致死亡。

护理 :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若婴儿染上水痘,可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水痘的症状之一,是温和的发烧。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食疗

虽然罹患水痘后,可以终身免疫,但同样的过滤性病毒,会潜伏体内,日后会引致带状匐行疹(俗称生蛇)。为免后患,应小心饮食,将病毒彻底消除。

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

出疹期间,应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汤:紫草、芫荽、马蹄(荸荠)、白茅根、竹蔗、红萝卜。(若小孩有气喘、咳嗽等问题,不要用马蹄(荸荠)和红萝卜)

出疹过后,应用:

(a) 膨鱼腮煲粥;

(b) 青天葵(或称乌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汤,以清肺热。

水痘: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全身症状较轻,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

(1)临床表现 ?

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病人的呼吸道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亦可由于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出疹后五日或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大约2-3周。

开始时患者可有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等症,常不被重视。发热的同时或于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短者约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水疱稍呈椭圆形,大小不一,表浅,似浮在表面,常伴痒感使患者烦躁不安。一般1-3日内,疱疹从中心开始枯干、结痂,再经数日后,痂盖自行脱落,脱落后不留疤痕。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根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此起彼伏,参差不齐。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融合成片,并发症易见如肝炎、肺炎等,应加以注意。

西医治疗

(3)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如搔痒较著者可口服非那根,局部擦涂炉甘石洗剂。疱疹破裂者可涂1%龙胆紫,如有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四环素软膏局部涂抹或抗菌素等。 (以上只是建义,请跟据医生用药)

中医治疗

银花12克,甘草3克,水煎连服三天。皮肤抓破者,可用青黛散外敷。 (以上只是建义,请跟据医生用药)

(4)护理

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发热期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破水疮,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5)预防

早期隔离患者,对易感人群,需严密观察三周,并可口服板蓝根冲剂,予以预防,对患严重湿疹或正在应用激素治疗的小儿,应特别注意保护,切勿与水痘患儿接触,如已接触,则可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两种球蛋白,同时对正在应用激素治疗的小儿需及时减量或逐渐停用激素。此外,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

得过水痘的,由于体内已经有了抗体(获得性免疫),就不会再得了。

孩子口吃怎么办?

我的小儿子差不多两岁了,他大约是14至15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会说单字。慢慢的也会连说几个字。可最近几天,他说话的时候突然口吃,好象说话的时候很费劲。叫妈妈的时候总是:“妈、妈、妈、妈妈”的叫,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真是急死人了。以往可不是这样的。说话流利着呢。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专家回答:

口吃常发生在2~5岁左右。此时,正是儿童言语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儿童对周围兴趣逐渐扩大,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因为言语功能还不成熟,不善于选择词汇,声音互相连接不太流利,因此,说话有时表现为迟疑不决、重复。这是生长发育的一个自然现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因精神因素,不良的生活条件而引起的口吃,就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功能病状。突然的精神因素,如受惊、突然变换环境、父母死亡、严厉的惩罚等,较长期的精神因素,如与父母分离等,都可引起口吃。突然强烈的声音剌激,常是年幼儿童口吃的原因。另外,也可由于模仿其他口吃的人而引起。在百日咳、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之后,大脑功能活动削弱,容易紧张过度,也会发生口吃,且日久后变成习惯。口吃常见于衰弱或特别易兴奋的儿童。

口吃的基本病状是言语装置肌肉的痊孪。除口吃以外,还伴有其他神经症现象:易兴奋、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胆小、睡眠障碍、恐惧或其他情绪反应、:遗尿、食欲低下等。学龄儿童进学校以后,言语活动大大增加,由于周围人的嘲笑,以及不能很好地回答学习上的问题,使儿童对言语缺陷感到痛苦,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和神经症的病状或采取消极逃避态度,如儿童怕说话,年龄较大的儿童不敢多参加社会活动,变得孤独、羞怯、踌躇、自卑等。

幼儿口吃的治疗,必须尽可能地从早期开始,因为,口吃可按“条件联系”的机理巩固下来,“病理条件联系”越巩固,则消失越慢。治疗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周围人的模仿、嘲笑。不要使周围人过分注意患儿的缺陷,当病孩在场时,不要谈论其病态,以解除患儿的紧张心情。家长应积极鼓励患儿主动练习,支持和指导患儿战胜口吃。口吃严重时期,让小儿安静,不要强迫他说话,不要催促他重复说清楚。

指导儿童进行言语训练,用简单的对答方式.一问一答,放慢言语速度,使小儿说话时呼吸逐渐正常,使口吃现象减轻。成人与患儿说话时要平静,放慢速度,发音清楚。年龄较大的儿童,直接教他慢慢有节奏地说话、朗读。同时,要向患儿说明口吃的性质,用一切方法安慰、鼓励患儿,增加其信心,减少对言语的精神紧张。

药物方面可使用小剂量嗅剂,或利眠宁5~10毫克,每日1~2次,以减轻肌肉、呼吸紧张,增加训练效果.但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口吃的儿童,除加强训练外,可配合用针刺治疗。

孩子口吃怎么办?

强强是个12岁的男孩。在幼儿园时,强强看到有个口吃的小朋友说话结结巴巴,觉得很好玩,于是就跟着这个口吃的小朋友学。慢慢地强强自己说话也结巴起来了。在小学期间,强强口吃不是很厉害,所以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但进入中学后,强强口吃越来越严重,以致于不敢主动与同学接触来往,生怕交谈时因紧张恐惧而结巴。由于强强口吃时表情、动作、语调均反常,因而常常遭同学们的讥笑,他内心苦闷,意志消沉,变得内向、少语、孤独、自卑、羞怯。

什么是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同样,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

为什么会得口吃?

1.模仿他人口吃。

大部分口吃的儿童都是在幼年时模仿他人的口吃而习得的。口吃的感染性很强,孩子们觉得口吃的人说话特别好玩而模仿,这样很容易学会口吃。

2.父母对子女言语能力的形成要求过急。

当孩子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采取恐吓手段逼迫孩子学话,进行斥责、嘲笑,使儿童紧张,害怕说错话,说话时压力很大,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

3.父母把孩子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错看作是口吃,操之过急,忙于矫正而形成了口吃。

4.父母强迫左撇子的孩子改用右手时,孩子往往也会产生口吃。

5.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到惊吓、过分的受罚、环境突然改变,亦可导致口吃。

怎样矫正口吃

由于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矫治口吃病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然而,对于孩子一时性的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可以自愈。但是,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否则,口吃现象就会发展成口吃病。

纠止口吃—般的方法是:

1.让孩于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合适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听熟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讲,一起念。

2.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多与孩子交谈,彻底消除孩子怕口吃的心理状态。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应给予鼓励和奖励。总之,要让孩子说话时感到有心理压力。

3.要多与孩子说话,说话的速度略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如孩子一时不愿回答,也不必勉强,可以继续说话。要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点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回答问题,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

4.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创造条件,让口吃孩子能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同时,要设法教育小同伴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

5.父母应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略有反复是正常的,决不可灰心。矫正口吃的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和恒心。

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任性怎么办?这是让不少家长颇感头疼的问题,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过多的宠爱使许多孩子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其实我们很多家长确定孩子是否任性是根据听不家长的话来决定的.这是不准确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原因很多,有的是任性,有的不是,甚至是优点.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听话时,需要我们分析一下原因,而不要将孩子全盘否定.

孩子到了高年级独立意向增强,不希望家长再把他们拴在身边.任性和独立性只有一步之遥,有时很难分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随着独立性的增强,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百依百顺了,他们总想脱离家长,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有时对家长的限制表示反抗,这时正常的.家长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变化,给他们一点自己支配的自己的权利,允许一定的”任性度”.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家长一定不能把孩子这种独立性视为对自己权威的蔑视,要允许孩子有独立见解,允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听家长的,只要孩子做得对,家长就要支持.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孩子认识能力低,他们还不会深刻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缺乏生活经历,还不会预见前面可能出现的危险,因而可能高估自己,做出一些冒险行动,这在家长看来显然是不听话,任性.因此,家长要加以疏导,在放手的同时给予耐心的指导,而不要把孩子死死拴住,在防止任性的同时保护孩子的独立性.

任性的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都不行.任性大孩子总爱以”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以”胜利”告终,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

任性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干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任何约束,性格就要向不良方向发展,就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冷静,爱发脾气,家长要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

防止和纠正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

3.严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因此,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管他怎么哭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孩子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度”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家长对孩子不是总压,卡,多启发,多引导.这时候防止出现任性的重要原则.

5.强化法.

多表扬,鼓励 采用正强化的方法调动孩子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6.知识法.

扩大孩子视野,增长见识,让孩子随知识的增多改变错误的认识.

7.交往法.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

孩子任性的毛病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因此家长要想改变孩子的任性,必须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直至孩子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为止。

孩子厌学怎么办?

日前,一位年轻的家长满脸愁容领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前来咨询。她说:我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不要落后,所以我们让孩子从3岁开始学英语、学画画、唱歌和书法,可结果呢,除了画画他感兴趣,可以安静十几分钟外,别的科目上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有意捣乱,许多次都气得老师叫我们带回家。原来在家里还能写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字,现在好像什么都不愿意学了,逆反行为明显增多,叫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我们真不知道该对他怎么办。尤其想到他明年就要上小学,到了课堂,如果也这样,那可怎么办?

一位幼教专家解释说,现在的孩子被迫学这学那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容易引起大脑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得不偿失的。学龄前儿童本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逐渐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兴趣,逐渐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技能发展和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此时的“学习”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游戏。否则就会形成一种“父母要我学习”的不良心理后果,这对以后的正常学习极为不利,也是小孩厌学的开端。

客观地说,现在社会上很多兴趣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都值得商讨。有许多项目的学习,由于学科的难度和孩子自身学习能力不同步,使孩子学习起来存在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困难,而父母又不能很好理解,常常为此加以训斥,甚至打骂,从而使小孩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情绪,甚至影响他的性格,产生多种逆反心理。

第一、家长应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客观评价小孩的各种学习能力,尽量减少“兴趣班”,让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 ?J!jH 第二、要通过训练调整好孩子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的协调一致,这是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根本上调整好孩子大脑整体发展的有效方法,有了良好的大脑神经协调指挥和自控能力,为以后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要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其即将到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四、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这是亲子关系建立的一个良好时机,父母双亲都要主动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多种形式多种环境的共同交流尤其重要;

第五、,游戏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统合。另外,上学年龄不可过早,尤其是对那些依赖性强、胆小、动作不协调、缓慢、人际交往困难、行为自立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儿童。与其让他在小学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不如先锻炼好其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的正常学习行为,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孩子厌学为什么?

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患了“厌学症”时,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时间里对学校怀有长期的害怕情绪,无法参与和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规律。这种看起来毫无道理的害怕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从医学上讲,厌学症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症状,如头痛、恶心、昏昏欲睡、没有胃口、心跳过速和头晕等。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孩子厌学可能与学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弄清学校里有什么困扰孩子的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人的社会关系不好,不能适应学校的要求,缺乏学习动力,上学年龄太小不够成熟等。

除了学校的原因,厌学也与家庭有关,因此有必要追究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观念。父母有没有急于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严格和缺乏灵活性,孩子是不是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厌学还与某些具体的事件有关:如与父母分离,孩子的亲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试分数低,学校的惩罚和学业失败。

家长最好是向那些理解并善于处理厌学问题的专家咨询,他们可以给孩子支持,并指导家庭和教师以特殊的方式处理问题。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并加以帮助。

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学生的种种心理病中,近来增加最显著的就是害怕上学,不肯到学校去。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学的几种常见原因和解决之道:

一、焦虑 孩子不喜欢上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一与家人分开就焦虑不安。

这中情况最常发生于家庭气氛紧张期间,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学校就读的时候。父母如果反应不当,可能令孩子焦虑加深。孩子如果是刚开始上学,家长须注意头几天上学前和孩子道别的方式。

家长必须多鼓励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学业成绩。只要子女已尽了力,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不应苛责,父母要求不过高,子女便无须承受过大压力,于是焦虑减少,念书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二、寂寞

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是因为没有朋友。如果小孩总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假装生病逃避课外活动,又或以送贵重礼物来讨好别人,很可能就会在学校没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帮助孩子解决感觉寂寞的问题。应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助老师派发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厅吃饭时让孩子练习点菜。父母也要传授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技巧。

三、受欺负

有些学生讨厌学校是因为害怕同学。如果孩子过分沉默焦虑,在学校没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学校受人欺负了。解决此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向老师报告,但这是不够的。向老师报告并不不能保证不会再受人欺负。最要紧的是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负的办法。

四、学习困难

有些孩子不肯上学是源于生理问题。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可能是因为患有学习障碍。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进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长和老师不予体谅,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学习。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常常精神沮丧,老是没法完成学校作业,或者似乎总是不听从老师的话。他们也许无法记住简单的事情。

家长要主动和学校商量解决之道。

五、怕老师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老师”太凶”、”不公平”,该怎么办?

家长该去找老师说明孩子的个性,这通常可改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教孩子自己面对困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鼓励孩子好学上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辛苦工作的样子。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的历程,只要肯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1.给予实际的期望

不要用野心来期望孩子将来做科学家和律师等。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

父母应多花时间关心子女,跟他们分享喜悦和忧虑。

3.以身作则,把应有的生活态度传达给子女。

4.作好学习的准备

心理上的准备 在孩子将进幼稚园、小学和中学时,父母可带他们到学校走一走,让他们了解一下学习环境,认识老师和熟悉学习情况。

心智上的准备 教孩子从小把话讲清楚、说完整、培养全面的思考;孩子观念的成长,必须在名词底下有具体的例子,这样他们才能归纳出具体的属性,从而发展出那个名词的观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种准备,懂得怀疑,好奇地问问题,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东西,不断进步。培养孩子对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则 仔细聆听孩子的发问,欣赏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给孩子答案,以免抑压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继续追问的天性。给机会让孩子思考,并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随时准备回应。父母应随时准备和孩子分享学习的经验,将分享的气氛和习惯带动出来,这样,家里就有很多谈话的题材和沟通的管道。

5.与老师合作 要懂得欣赏老师 父母不要

在孩子面前贬抑老师,或与老师发生冲突,否则,孩子就会看不起老师,这会对孩子造成学习上障碍。 父母应多和老师沟通 增进彼此得了解,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

6.专注学习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时间阅读;别干扰孩子阅读;列下粗略的时间表,留意学习进度。有效的练习方法父母应有步骤的讲解;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当场改正,再让他独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练习,但每次练习时间不要太长;有错要及时正;注意预习和定时复习。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95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