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教的代代传承,收获中国最“厉害”的家族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家训、家教的力量就如绵绵细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现在提倡家风、家训、家教,非常必要而迫切,这里我们就以钱氏家族为主谈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个家族,同时能出大、小“三强”这样六个有出息的后代,可谓是光宗耀祖了。但对于钱氏家族来说,这个成绩只能算是一个侧面的一部分,他们只是钱氏家族在科技界的代表人物。

继承家学、永守箴规

如果要列个名单的话,这个名单应该很长,下面仅举几位:钱永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的堂侄。从他们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可以看出家族的烙印,那是他们的辈分,他们这一支近代的辈词就是“继承家学、永守箴规”。

钱钟书及其父亲钱基博也属于这个家族,他们和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钱伟长的四叔钱穆可以说是钱氏家族在文化界的代表。

中科院院士,曾担任过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顾问、国务院中心顾问、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的著名经济学家钱俊瑞,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可谓是钱氏家族在经济学界的代表。按辈分来说,钱俊瑞是“小三钱”钱令希、钱临照兄弟的族叔,两家还是同村近邻。

这里只是略作证明而已,相对于整个钱氏家族的人才来说,这些名字还远远不够,至少和他们有关的随手就可以举出几位。

比如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担任过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其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外交才子”钱复的父亲钱思亮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钱穆的女儿钱易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通过以上点滴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钱氏之人才,常常是同家连代地出,父子、兄弟、叔侄相续不绝。不是单出,而是“丛生”。

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里面的确有家风、家训、家教、家学传承的莫大之功。

2

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钱伟长先生曾经明确地讲过;“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

在家训的开篇,就提到: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镠认为,做人以立品为先,有才无德的人,是极其危险的。钱镠曾说“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所以,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

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钱氏家族不少人都还记得,家族早先有个规矩,每有新生儿诞生,全族人就要在一起恭读家训,庆祝的同时,给予期待和要求,以昭郑重。

有个统计数据说,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这个数据并没有具体的名单,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钱氏宗族目前共有一百多支,仅无锡一支就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这十位不但可查,而且个个鼎鼎大名。

总而言之,钱氏家族人才之盛,传续之久,放眼世界,亦不多见,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追溯历史,这个家族的兴盛是从五代时的吴越王钱镠开始的,距今已经一千多年著名的《钱氏家训》也是由他开创并代代相传。

3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钱镠创建吴越国,祖孙三代,五位国君,励精图治,爱民勤政,广弘教化,以他们仁慈的情怀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使吴越国富甲江南,在四海动荡、遍地烽烟的五代战乱时期,为百姓营造了一片富足太平的珍贵净土。

乱世之中八十六年难得的安定,让苏东坡由衷称叹:“民至老死,不知干戈。”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面就有吴越国伟大的奠基之功。

史料记载,当时国库里有十年存粮,且曾有三年不向老百姓征税,杭州的人口数倍增加,多至十余万户。

赵匡胤统一北方后,以吴越国之富强,在所有割据政权中最有实力与之抗衡。但钱氏顺应统一趋势,不愿为一姓私利毁伤万民的生命财产,所以自愿归服,纳土献地,交出了版图。

不得不说,钱氏从建国到让国,对百姓和国家,确确实实有了不起的大功厚德,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备受称赞和感戴。这一点,在《百家姓》的排列次序上就有明确的表示。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钱氏家族的故事,为这句话做了最有力的论证。

虽然历经朝代更迭,多少姓氏盛衰起落,钱氏家族却创造了“千年望族,人才辈出”的奇迹。

据考,在科举方面,钱氏出过六个状元,举人、秀才无数;而其他各个领域的大家、名家,也代不乏人。

一个家族能够富贵并不难,但能常保富贵则实在不易。对于常保富贵,孔子给出的药方是两步,首先要能做到“富而不骄”,其次要做到“富而教之”。

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两点的家族并不多,所谓“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一个富裕的家庭,不溺爱儿女、不养成骄蛮的家风已经是难得了,要进一步做到富而教之,更是难上加难,非有精神的积淀,道德的修养方可为之。所以,历史上又有一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并不是说一个家族最多兴盛五世,而是说如果后代不思进取,仅靠祖宗的余荫,能延续五世已经是奇迹。

但如果有好的家教、家风代代相传,子孙争做君子,那么这就不是“君子之泽”了,而是君子辈出,这样的家族哪里又会“五世而斩”呢?

4

钱学森的家庭教育

比如前面提到的钱学森先生,可能比现在很多富二代、官二代更具备当公子哥的条件。

他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大富商的女儿,本人又长得非常帅气。

但因为有家训和家风,他自小家教严格,在母亲的培育下,两三岁就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并学会用心算做加减乘除,之后更是博览名著。

入学前母亲引导他学习,每日安排的是:

清晨准时起床,锻炼身体,早饭后就教他背诵诗文,累了,就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偏向文艺、画画、音乐、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

当然,钱学森的表现和钱氏家族的辉煌只是例子之一,像这样重视家教,家风家训代代相承,百千年保持兴旺,人才辈出的家族,还有一些。

比如孔氏家族,两千多年,近八十代人,世受国恩,广得敬重。嫡系长房代代都有男孩,而且都成器,能当好这么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古今中外再没有哪个皇族、贵族或者富族能有这样的家运。

另外,如山西的裴氏家族、山东的王氏家族、范仲淹的范氏家族、张廷玉的张氏家族、曾国藩的曾氏家族等,都是至今尤盛、值得深入研究的名门望族。至于能数代持续兴盛的,历史上更是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现在这样的家族难得一现了,不要说数代甚至千百年兴盛,能够一代保持善始善终都算难能可贵,很多家庭都是昙花富贵,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富贵过三代的已如凤毛麟角,如果有,肯定大多也是重视家教,讲究家风。

因此在这样一个和平的盛世,要常保家族的兴盛,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还是重新回归家教培养家风,树立家训,这是中外历史上无数的家族兴衰史一再证明了的。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18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