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中交流的重要程度

贾旭鑫

[摘 要]沟通对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需要,是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基础,是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家庭教育之门的金钥匙。在家庭中,缺乏沟通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因此,建立家庭教育的沟通机制应坚持有声沟通与无声沟通共存,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和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机制。

[关键词]家庭教育;沟通;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1年.32.259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1]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事业,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有目的地对子女实施教育的一种培养活动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父母家庭教育实施不当,而造成一系列家庭悲剧:孩子离家出走、自杀抑郁、问题少年的出现等,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顺利实施家庭教育是多数父母不可逃避的问题,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与矛盾的基础,沟通能够开启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门,扫除家庭不和谐因素的障碍。

1 沟通对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1 沟通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需要

家庭是指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在家庭环境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必不可少。作为生活的场所,家为家庭成员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孩子通过与父母交流,了解父母所需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父母之间通过交流,达成家庭协议,维持家庭生活的平稳运行,之后,家庭教育才得以实施。学校教育尚未出现时,家族中的长者通过与年幼者沟通,对其实施道德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在此阶段,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成为代际之间知识传递的桥梁。家庭教育是由家庭的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促进其身心发生变化的教育和影响的总和,父辈与母辈的经验传递是通过沟通来实现的。

1.2 沟通是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是由于不同教育者在同一时刻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教育者自持观点的差异造成了其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时的矛盾;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者期望与受教育者主观愿望不一致,形成了双方之间的矛盾。无论是不同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还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都需要进行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化解彼此的矛盾,找出双方的分歧,协商解决矛盾的办法。同时,有效地沟通能够将教育内容融入日常家庭生活之中,便于受教育者无形中接受教育。

1.3 沟通是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关系中,各成员在利益关系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家庭成员能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从而提升整个家庭凝聚力。当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分歧时,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调动成员努力建设美好家庭的积极性,受教育者作为家庭成员,自觉地对教育者信服,愿意为实现其期望而付出努力,推动了家庭教育的实施。

2 家庭教育中缺乏沟通的危害

2.1 缺乏沟通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景,但这些美好的愿景有时会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阻碍。家长对子女抱有较高的期望,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子女学业成绩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但过高的期望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得受教育者失去前进的动力,自暴自弃。严厉的教育能够塑造出榜样学生,可在缺乏沟通的家庭教育中,榜样学生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他们对父母的严格要求忍气吞声,失去个性;又因为父母的一次次“压迫”在受教育者内心慢慢积累,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剧。

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沟通亦会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受教育者之间缺乏沟通甚至没有沟通,必然会形成受教育者之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矛盾,当矛盾升级为频繁的争吵,其负面影响将在子女心里形成阴影,许多问题少年之所以走入歧途,大多是家庭的不幸导致的;父母之间的冷漠使得子女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因此,沟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缺乏沟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了解

虽然父母与子女长时间生活在同一有限的空间内,彼此已经熟悉,但父母与子女都有着各自的秘密,如果父母双方缺乏沟通,就无法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父母能够及时地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并较早地预见问题的后果,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家长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的直接表现就是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无从建立,家庭教育便无法实施。

3 家庭教育沟通机制的建立策略

3.1 有声沟通与无声沟通共存

在家庭教育中,有声语言是各家庭成员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与感受的,没有有形交流就没有共鸣,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沟通要以有声语言为主,由家长对子女进行必要的教育,同时,辅之以无声语言。例如当子女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时,除了说出“你真棒”,还可以向其竖起大拇指,予以鼓励,有时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更有力量。如果家长在接到子女的沟通信号后,没有及时地反馈,就会打击孩子与父母沟通的积极性,形成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障碍。因此,父母面对孩子沟通的需要,应该及时做出必要的反应,以免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影响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信任。

3.2 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

沟通对于家庭教育的实施十分必要,但并不意味着沟通越多越好,过多的教育性沟通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使得子女对家长的喋喋不休产生厌倦和反感,因此,要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之外,添加必要的深入谈话,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敞开心扉,说出各自的心声。家长自从孩子出生后就连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教育,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能够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家长的教育者与抚养者的双重身份有助于赢得受教育者的信任和服从,所以,家长要平等地与子女沟通交谈。

3.3 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机制

家庭和子女的关系好比是土地和禾苗的关系:土地肥沃,禾苗就茁壮;土地贫瘠,禾苗就瘦弱,沟通则是泉水,让土地与禾苗同时感受到滋润。[1]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沟通机制,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引导,如此,家长期待的改变才有可能出现。做别的事情可以急功近利,但唯独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后患无穷[2],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感孩子之所感,放弃执念,无立场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只有家长懂子女,子女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和观点,自愿纳入自己的头脑之中,所以,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子女,当沟通中发生冲突时静心思考一分钟,避免一时冲动伤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将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形成与行为方式。在家庭互动教育中,长辈对未成年人晚辈有意识的教育要注重科学性,要求长辈特别是父母要有大量心理上的投入,而非只是语言上的独裁,这是家庭教育的本性要求。正如《傲慢与偏见》中呈现的那样,班特纳先生作为家长,却很少关心家里的事情,在最需要发挥有效作用时却退居书房,造成了小女儿的任意妄为,现实生活中这类不负责任的家长仍然存在,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温和的方式感染他们,而非用父母的权威去打压孩子。

参考文献:

[1]骆风.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学[J].科学与社会,2007(5):7-9.

[2]宴红.许身家教 孜孜耕耘——赵忠心家庭教育思想纪要[J].教育学学人,2007(3):12-19.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22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