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的命换我自由丨内附青少年抑郁自测量表

每当看到类似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脑中都会不经意蹦出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选择在自己最美好的年龄段选择轻生?是矫情?是懦弱?是心理素质太差,不勇于承担错误?

不,是因为他们生病却不自知,父母忽视,教师忽略,我们都不知道原来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与时俱进的“肥料”。抑郁、焦虑、校园暴力、原生家庭的伤害、社交恐惧等等心理方面的困扰已如蛀虫似的疯狂侵蚀着,折磨着他们。

从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料想到,母亲的举动是有多么的伤透孩子的心以至于他做出如此冲动的举止。那么相信在此之前,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令人堪忧的。父母在言语与肢体上对孩子心理的控制其实会更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01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

许多父母经常会这样对孩子说: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你太不争气了。

下半辈子我都是在围着你转,照顾你,为你的衣食住行担忧,你怎么不知报恩反而责备起我了呢?

你这样,还有良心吗?你这个白眼狼,当初就不应该生你。

我年轻的时候哪里像你这样这么多问题,拼命养活自己还不够,没有心思想东向西。

而孩子可能就会这样想:

我真的很差,我还有什么优点可以让父母们自豪?

我欠父母的太多了,我要怎么才能补偿他们?

你们这么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生下我,我生下来就是错误,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

为什么只有我会产生这么多的困扰?是我不好吗?

很难想象在这样语言道德绑架的家庭中,青少年的心理能有多健康?也许父母无意间说漏的一句话,就正是打破孩子心理防线的一颗子弹,子弹的威力也许是巨大的,又或是无关痛痒的,但这依然还是让孩子挥之不去的影子。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像一个圆,父母潜意识里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圆心,而子女就是他们生活的边界。

圆心永远在那里,他们总是渴望将子女栓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圆圈中,并为之付出他们认为所谓对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

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可令人惋惜的是许多父母却用错了方法:父母与子女在互动中,常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强硬地要求孩子服从他们认为所谓对的事,从而制约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自我意识甚至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上将这种侵入性教养行为称之为父母心理控制(Parental psychology control),父母心理控制是指侵入孩子心理世界,影响孩子思想和感情的父母行为,其特点是父母过度使用操控性方法,诱导孩子产生内疚感、羞辱感、灌输焦虑以及收回对孩子的爱等。(李京,2021年)

02

父母心理控制

有关学者将父母心理控制分为以依赖为主的心理控制和以成就为主的心理控制。

以依赖为主的心理控制

以依赖为主的心理控制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独立性也在不断地增加,亲子之间的分离就会增加,而父母害怕这种威胁,便会采用各种方法维持和加强与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赖纽带。

《黑天鹅》中将母亲对妮娜的心理控制描写得过于真实。

妮娜独舞试镜出现失误,母亲却在无意识的否定她的努力,并自以为是的为她寻找解决的方式:我最了解你了,你不需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样是不会改变结果的。你可以去跳四人舞,这个角色很棒!

无形中,母亲的话大大的削弱了妮娜的自信心,认为她没有独舞的资格,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如此的重要,若如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认同自己的努力与天赋,就算是身怀万丈光芒也依然无人赏识。

母亲为妮娜庆祝获得演出芭蕾舞皇后的机会后买上蛋糕,就在妮娜告知母亲胃病尚未痊愈示意不吃蛋糕时,母亲脸色大改,一句:“那就丢进垃圾桶吧”吓坏妮娜,“这看起来很美味”,不敢拒绝的妮娜迎合着母亲,恐慌的瞳孔仿佛在说,妈妈,我不敢了,你别生气。

一句,我为了你而放弃的事业,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尊心,更是扩大了孩子对父母的愧疚感与责任心。

以成就为主的心理控制

以成就为主的心理控制指父母自身以高标准、高目标要求自己,因而也会用相同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子女。子女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而过于强迫自己自身所难以完成的任务以得到父母的称赞与认可。

如此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纽带就像一场交易,买家提出相应的产品需求,而卖方将提供相应的货源以满足对方的要求。一段以满足双方需求的家庭关系或许就不会那么的温暖,令人向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向来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一道准则,而大众习惯将这一准则镶套在子女优秀的学业成绩,伟大的事业成就之下,以彰显自己良好的教育方式而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以及攀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孩子亦是如此。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处理问题时当然没有经历过社会洗礼从而变得圆润的父母要通透得多。

因此,父母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尝试从孩子思考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成长中心理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或许就有可能避免自己对孩子的心理控制行为。

03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与父母拉开距离。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的表达不够清晰,父母的回应不够明确时,父母往往会选择使用心理控制策略来挽留孩子。

此时,青少年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渴望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小世界;另一方面是得到父母不变的呵护以及爱的需要。

在这样两难的境地,青少年就会有所顾虑,遵从父母的意愿,有可能失去自由的机会;违背父母的意愿,有可能得不到父母的呵护与支持。

当面临这样的内心冲突时,青少年由于缺乏相应的缓解方式与指导方法,就会产生极端的应对方式,如打架斗殴,自残甚至自杀。这样的情绪折磨,容易造成他们心境上的障碍,患上抑郁症的机率就会比正常人要高得多。

很多父母解释道,自己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为父母之道也是在实践中探索,而在这路途遥远的实践之路难免也会出现分岔路,孩子对我们就不能宽容一点,珍惜一点吗?

那,父母向孩子承认错误就这么难吗?

一句“对不起,孩子,我伤了你的心,可以给我一次机会补偿你吗?”也许就是许多受到家庭创伤而患上抑郁的孩子在期待的回应。

“我吃的盐比你喝的水都多”,中国许多娓娓道来的俗语其实都潜藏着一个叫道德绑架的小偷,它能抹尽双方保持同一起跑线的划分线;它能打破双方追求自我意识自由的设想;它能偷走双方得以平等沟通的机会。

原本,在这个星球上相遇,成为彼此最亲密的家人,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爱是家人之间最强的纽结,和相互扶持下去的理由,而不是,一把名为亲情的沉重枷锁。

为你推荐

一份国家规定的青少年抑郁自测量表(PHQ—9抑郁筛查量表),九道题目可初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请将此表分享于有需要的青少年,帮助身边正在遭受抑郁折磨,痛苦的在边缘挣扎的孩子,一起挽留弥足珍贵的年轻生命吧!

注意: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37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