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在心理学上对“叛逆期”的描述是: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叛逆期,从初中开始爆发。从一个乖乖女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小太妹”一个叛逆少女。但是,事实真的就是从一夜之间改变?

当然不是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但是他们性格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叛逆的程度也不一样。

父母需要懂得孩子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叛逆的,在他们两到三岁的时候,就经历过了第一个叛逆期。

他们的意识逐渐懂得自己跟妈妈并非是一体不分你我的,他们开始想掌握自己的“人生”,譬如:要求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玩游戏。

其实,家长眼中的“长大”只是孩子叛逆意识的第一次崛起。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孩子七八岁的时候,便是第二个独立意识建立期、十三四岁是第三个自我成长宣告期,而最后一个独立期是17、18岁。

大部分孩子是在第三个阶段出现了严重的苗头,但是在最后一个阶段爆发。也有例外,我就是属于在第三个阶段爆发的,到了十七八岁已经过度完了“外露”的叛逆。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童年时期越听话、父母控制越严重的孩子,叛逆的表现就越明显。

作为父母,这句话不能把重点放在了前半句孩子的自身原因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控制才是叛逆爆发的导火索。

我对我的叛逆期印象最深就在于,亲戚之间会攀比小孩的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于是我被要求去上兴趣课,但那些应该称之为“父母的兴趣课”,以及学习成绩必须保持班级前五,一旦哪门学科考不好就要补什么。

当周末来的比平日更不期待时,不开心的情绪日益扩张,那么总有那么一天会爆发。

听多了:你看谁谁谁古筝弹得多好,你看那谁的儿子又考了第一…诸如此类,让我干脆逃了学。

父母的打骂也不理睬,老师教育也冷漠对待,不会轻易跟他们顶嘴发泄情绪,一口气只是闷在心中。

因为十几年了,孩子心里都清楚,大人的“力量”是大大压制着我们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是用强硬的态度去试图控制孩子,就是以硬碰硬,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有家长会问:我从不压制孩子,我们家就是自由式的放养,为什么我孩子的叛逆表现还是那么明显?

你不压制,或许就是不建立规则、不建立界限,这样的孩子不就是在家中五六个大人一起宠的小霸王,哪里还分什么叛逆不叛逆,一直就是那么自我,只是在他力量更足够的时候,连小时候的轻微畏惧也没有了,叛逆的表现就更明显了。

虽然我的叛逆期是从初中开始爆发的,但最后我还是以全校第八的名次考上了省重点。

我做为学校的“小霸王”“小太妹”,在无数次冷漠应对老师的“教育”后,依旧在学习上当了“优秀生”。

为什么呢?父亲对我的引导,在我初中以及之后的成长中,都无比珍贵。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他是这世上最尊重我的人,在母亲拿我跟别的孩子对比的时候,他会说:

“我家女儿就是最好的,我家女儿身上的特点是人家孩子想有都有不来的。”这句话的背后,能让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是理解,尊重,和爱。

他会在被要求送我去学兴趣班的路上掉头带我去逛公园。肯定有人说这爸爸,一看就不负责,可是我的摄影启蒙就来源于他无数次带着相机和我一起逃课。

他看到了我的兴趣之所在,不是我妈的兴趣。

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为了我,开了一家书店。一家小小的五脏俱全的书店。这间书店,贯穿了我的小学到大学。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在我的叛逆期之前,其实我都知道了这个词,它爆发的只是我实在承受不了“言语攻击”的那一瞬间,对它的到来我欣然接受。

即使我做出了逃课的举动,但在无数个周六的下午,我还是会关起房门,闷头学习。

毕竟在亲戚之间的攀比里,能够get到的不仅仅只有被比较的厌恶,还有,胜者为王。

所以,预防或者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作为父母,太过忙碌,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一点一点教育纠正孩子,不妨借鉴我父亲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足够多的书,在孩童时候,书是读不够的,不同的分类总有他喜欢的,一本能够正确引导孩子的书,几十块钱,不比你要付出生气的代价打他骂他来的划算么。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然而,我只是个例。希望平安快乐的陪伴孩子度过叛逆的话,父母需要从他们的第一个时期开始准备,也就是2-3岁,刚学会说话走路的时候。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在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要为孩子建立起初步的行为规则,最好能送孩子上幼儿园,让他能够接触到同龄人,让其学会简单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上最基本的一些规则。

在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

在此之前要为孩子建立起大部分的社会规则与行为界限,让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温和,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并且要灌输给他们独立学习的重要性。

在基本的规则和行为界限深入孩子内心之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有多少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独立的需求,他的表现也只是表达异议和反抗,但绝不会不明事理的越界。

在第三个阶段的叛逆期:

这一时期影响他们心理变化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生理的变化,他们也发现了自己开始有所不同,越来越靠近成年人。

这一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暴躁,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正确疏导而不是责怪他们。

这一阶段过渡的好不好,对孩子的未来才是有致命的影响,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从这一阶段开始,也变得尤为的重要。

譬如,这时候“早恋”现象开始出现了,女孩们可能会把心事写进日记,男孩子可能这一时期更喜欢在外打球运动,做些群体活动而非与父母多交流。

父母们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就去打破他们的界限,偷看日记或者强制他们在家学习,不如更加温和的做他们的朋友,聊聊他们的感情,聊聊父母年轻时候的趣事。

让孩子知道,父母年轻的时候也发生过这些小鹿乱撞,这样能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告诉他们早恋不过是个“小事”无须隐瞒,闭口不谈。

别等到孩子叛逆了再去大吵大闹!

电视剧《小别离》中海清扮演的母亲,在知道女儿有个很崇拜的学长时,立刻变的暴躁,这样的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大很大的勿扰,容易让没什么的两个孩子之间形成不必要的隔阂,也会激发孩子和父母间的矛盾。

一直到最后一个阶段:

他们离成年越来越近,可越界的事情变得更加诱惑。如果前一阶段父母引导的好,这一时期基本上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他们已经养成独立的习惯和独立人格,是非观念也有了,缺乏的只是更加丰富的经历,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慢慢去经历就好了。

凡事具有两面性,家长们,在你们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要想一想可能带来的双重后果。

要知道,孩子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不是你自己;在你为他们思考人生计划的时候,也许你家聪明的孩子已经自己思考过了,70%给予他们支持,一定会比70%的打压来的效果好。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330.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