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毁掉一个孩子就会毁掉一个家庭的希望

2015年04月中旬的某日,成都嘉年华工作人员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一位刚进入重庆某青少年素质特训营的15岁男孩在15小时后不幸身亡,此孩子的非正常死亡被高度怀疑为暴力所致…..

作为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机构,成都嘉年华对此不幸事件深表惋惜和痛心!同时也引起了本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中心领导当晚就立即组织了对此事件报道的学习,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在会上所有员工发言积极踊跃,其主要观点有:

孩子叛逆,毁掉一个孩子就会毁掉一个家庭的希望

1、此类特训营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甚至违背客观规律;

2、重视“管、卡、压”的粗暴手段,轻视“理、通、松”的心理辅导方法;

3、重视对孩子的刚性要求,轻视对从业人员的法制素质教育,无视工作人员对孩子的暴力行径。

这三“重视”、三“轻视”把一个怀揣美好理念的近公益机构变成了人人悲催的人间地狱,给家长和从业人员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4、刻意迎合家长贪多求全的心理做“好”宣传,以此招徕更多的孩子。我看过这家机构的网站宣传,宣传做的太“好”了,你们大家都“懂的”……这些宣传介绍很能迎奉部份家长违反客观规律的心理,而且家长也不作任何理性的选择,盲目跟进,因此该机构在短时间内招收了人数众多的“学生”;殊不知,这样,埋藏了多大的祸根啊!

5、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超过机构资源配置量,过量招生,潜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既要有良心、道德、法律的阈限,又要考虑生源对现有资源配置的压力,更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和素质教育,让他们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熏陶学生,完成使命,这三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

家长信任我们,我们就应该科学设计、规范操作,视孩子如己出,用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去激发和牵引孩子的正能量,为技术性的调整和训练打好情感基础,切忌对孩子施用暴力!因为:如果只是暴力就能矫正孩子,简单粗暴就能解决孩子的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那么家长哪里还有必要送孩子进矫正机构?社会还会有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机构的需要吗?再说,对孩子施用暴力定会种下仇恨的种子,再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无法进行正常的心理调整。

因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情操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官如果粗暴野蛮,素质低下,再加之教官又无法排除自身的心理垃圾,不顾是非曲直和孩子的心理需求,使用“管、卡、压”等手段,则有悖于机构向善、向好的经营理念。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置于拳脚和棍棒之下,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无比痛恨和惋惜啊!这种流氓行径本身就应该接受调整和特训!

6、由于知识、能力、从业经验等严重不足,导致机构从业人员对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最终不得不走向暴力 近几年来,类似机构频频出事,其原因几乎都是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因素导致的;而这些机构的领导者又盲目地扩大规模,招收良莠不齐的从业者,把为师之范降低到一个普通社会人员的水准,甚至还低于社会道德平均水平,让这样的人员施教产生人间悲剧就在所难免了!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相关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够有效地把握机构的正确导向和良好风气,让流氓的暴行无形可遁。招聘从业人员时,把好入口第一关,再对其进行知识培训、能力锻炼、素养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应该成为常态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是本行业的永恒主题;否则,难以担当家长的重托和社会的重任,势必将一个良好的企业理念置于良心、道德和法律的反面,成为个人之悔、家长之痛、行业之殇、社会之悲!

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基础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矫正心理学知识》、《变态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要重点学习和掌握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相关知识,正确地运用去工作中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知识素养,遵守机构的各条规章制度,在学员面前起好表率作用,把培训和矫正问题青少年的工作做得更好,让孩子认同、家长认同、社会认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让这样的人生悲剧不再重演!

7、悲剧的发生还源于家长对机构的不理性选择 成都嘉年华在其官网的宣传介绍上,首倡家长的理性选择并强调其重要性,换言之,有的机构在成立之初及运作过程中就存在先天不足,有此类悲剧产生的基因。曾几何时,类似调整机构因其创办者良好的愿望,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其创办者的身份和经历而言,既无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资质和经验,又无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何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叛逆期的青少年进行管理和引导?再从管理而言:部分机构的管理人员连对自己都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更无知识对其管理的从业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因此此类机构“虽有千里行之志,但却无足下始之力”!

这样的创办者和管理者能正确聘用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吗?能倡导团队的良好风气吗?能指导做好孩子的调整工作吗?外行能领导内行吗?回答是显然是否定的!这就是悲剧产生的基因!再者,企业新创,百废待兴;况且,一个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都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领导者或管理都是外行,这个转化过程就更加漫长和难以确定了。

焦急中的家长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青少年矫正机构?家长必须考虑机构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以及机构的成立时间和团队经验。对于上述问题,如果家长不作出理性的选择,那么,悲剧的产生将会不可避免,只是迟早的事。在此借用杜牧的名言警戒我们大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对外一如既往地进行客观真实的宣传介绍,绝不用虚假的广告去欺骗社会,骗取家长的信任 耐心给家长解释心理矫正的客观原理和规律。要让家长理性、客观地看待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机构,看清和明白:这类机构的文化教育根本就不及正规中学校的文化教学能力;而另一方面,专业的心理矫正机构的心理调整最忌讳用心不专、半途转移。因此,如果轻信“文化补习同步跟进”,那样不但文化知识学不好、而且连孩子的心理调整行为矫正也无法达到既定目标,结果是: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文化学习都不可能达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家长只能选择“术业有专攻”的机构,要么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调整,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要么让孩子单纯地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是,没有解决心理心态的问题,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呢?“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也就是这个道理。故,唯有先进行心理调整后再学习文化知识,这才是教育好孩子的不二选择!

2、严格把控招聘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素质和条件 凡是道德水准低下、法律意识淡漠、学历低下、性格暴躁,或者自身就存在心理或精神障碍者等一概不予录用。因为,上述人员往往难以承受教人、育人的重任,即使对其进行培训,其人格也难以完善,更不可能忠实有效地完成团队交给其的任务,更不用说帮助孩子实现转变,满足家长和社会的希望了。

3、完善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知识的培训 用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去要求他们,稳、准、精地完成矫正工作。把特殊教育的宗旨和行为规则贯穿于从业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的始终,跟踪、干预、监督从业人员的消极行为和心态,吸取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得越雷池半步。

4、尊重科学,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作用将心理咨询与行为训练无缝对接 心理咨询师根据专业知识和素养随时随地指导和干预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既要在专业业务上给予其指导和纠正,又要在人文法律层面上给予其帮助和监督。

5、领导和管理者从严治理团队 既要尊重心理矫正的客观规律,又要把团队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从业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哪怕是有微小的违规行为,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让肆虐行为给孩子的心理留下健康成长的阴影。

6、做“积善之家”,坚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孩子的关爱既要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在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尤其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正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扶正祛邪!

7、总结和吸取全国同类机构及机构自身的经验教训 把行为、心理矫正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8、把坚持我们一贯的宗旨: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毁掉一个孩子就是毁掉一个家庭的希望 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对照宗旨找差距,吸取教训找缺点,把崇高的教育理念寓于工作的点滴积累之中。

把矫正心理学知识等相关科学知识用于孩子所需、家长所需、社会所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一个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应有的力量,让孩子认同、家长认同、社会认同!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347.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