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平台:明见心理中心

生命是一场发现自己的旅程。 Path To Self-Awareness.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前阵子和同学聊天,激动时,她哽咽难控。 

同学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围棋、钢琴比赛拿了不少奖,班级活动中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小智囊,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这些在她看来并不重要,孩子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让做什么不做什么才是她深感头痛的事。

这么小的孩子就管不了,将来怎么办?一次母子“大战”后,孩子使劲尽力气冲她嚷道:“你好烦,我讨厌你,为什么你不能听我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听你的?”让她情绪失控,结结实实地把孩子痛打一顿。

棍棒下,孩子并没有认输,此后反倒更加叛逆了。

她仍在不停地倾诉着她“悲哀”的生活。但此时,我更想给于这个不断反抗的孩子一份内心上的支撑。

哪里出现反抗,就从哪里“镇压”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195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三阶段说,即:依从、认同、内化。

他认为,人们态度的形成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是从外向内转化的过程。

生活中,孩子会先寻找一个模仿对象,一般来说,父母会是孩子最初认同的目标。最常见的是同性别间的认同,也就是说,男孩更容易认同爸爸,女孩更容易认同妈妈。

在依从阶段,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举止,或是因为群体规范的压力,比如“孩子要听父母的话”,从而对父母的教导产生服从行为。

进入认同阶段,孩子开始因运动、游戏等和父亲发生小争执,和母亲因为“漂亮”等问题新生不同的定义。这个过程,是孩子开始想要超越“榜样”的过程。这种“辩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不再是个只能依附父母轨迹生活的小孩子。

哪怕过程中经历挫折,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不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息、行为和新的信息。正确的认同,更有助他们直正地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内化入自己的态度体系。

在态度形成阶段,孩子们不断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他们会发现“榜样”也是不完美的,是可以被击败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如何颠覆现状,击败父母的权威。

随着孩子们愈演愈烈的“反叛”,父母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家长们开始想办法压制孩子的“造次”行为,使劲手段,以严厉的惩罚,打压孩子们的挑战,借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父母不会再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再会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变乖,变得循规蹈矩成了他们当下最重要的事。

简单地说,一句话,哪里出现反抗,就从哪里“镇压”。

“空心病孩子”

扼杀了

孩子的

生命力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和这位同学不同,朋友小宇,有幸从这一人群中“翻然醒悟”。

孩子初中,一次“对垒”中,孩子和他这位父亲交了手,硬生生地将他推倒在地。虽然那次是他干扰了孩子的学业,但对于遭受如些对待,可是让他始料不及。庆幸的是,当下他忍住了没有爆发。

被儿子“攻击”后,他重新审视了他们的父子关系。他没有给孩子套上“大逆不道”的标签,而是惊讶于孩子内心深处小宇宙爆发般的成长力量。

他无法忽视这种宣言,这种“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若我的权利被无端侵犯时,哪怕是父母我都要抗争到底”的宣言,一瞬间惊醒了他。

多年的权威被无情地挑战,他不否认,首先想到的如何“镇压”,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实打实地身体对决,他知道儿子绝无胜算。但同时,另一个声音告诉他,随之被压到谷底的还有孩子强大的内心积蓄力,那是一股决心突破自己的力量,是生命的力量。他提醒自己不能压制孩子的这种反抗,只有让这种力量正常释放,他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于是,他主动向孩子道歉,父亲子击掌再次“建交”。

究竟什么是生命的力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包含着各种胆量的力量。敢于拼搏、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追求真我,敢于突破困境。

相反,如果这份能量被压制,就会播下胆小的种子。孩子会害怕冲突,缺乏担当,软弱胆小,不思进取,最终失去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原始的“攻击能力”。

“攻击能力”是人类最原始的动力,为了更好地生存,哪怕是向黑暗宣战也再所不惜。

偏偏,现在许多孩子在糟糕的教育下失去了这份野性的原动力。

孩子维护自己的物品不愿分享,父母会认为他缺乏教养,想尽办法让他们就范;孩子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小朋友发生分歧,碍于家长相熟的情面,无论对错,一定要孩子先认错。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弱小的孩子,经历一次次打压后,成了父母想要的样子,成了大家眼中听话的孩子。只是,随之,这种原始的生命力也被悄然剥夺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没理由的“听话”无异于一种精神入侵。久之,他们不再会本能反抗说“不”,甚至没有能力去接受正向的建议,不知不觉地,真的会毁了自己。

更可怕的是,这些被动被攻击的孩子们,因为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原始动力,只能依靠外界的施压才能勾画生活轨迹。

成人后,他们的内心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对什么事都兴趣不足,没有什么想法和冲劲,做事情,需要别人推动前行。

北大徐凯文教授给这类孩子,取了个特别的名字:“空心病孩子”。因为他们活不出自己。

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请允许叛逆

幼小时期的孩子必须依赖父母存活,为了让父母满意,只有按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去生活,不断的顺从,换来的是一步步丢失了自己,而那些为了活出自己而叛逆挣扎的孩子则一步步成了大家眼中的“问题儿童”。

追根究底,被“听话”套住的孩子,长大后因为缺乏价值观和意义感,他们不仅无法真实地感知世界,也无法真实地感知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动力,成了感觉丧失、行为僵化的人。          

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

答案很简单:

让孩子尽情地去感知,给予他们充足的信任。

不要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捆绑孩子,也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限定孩子。

学习累了,就让孩子玩,强把他们按在桌前,也收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应对,远比家长说教式指挥更有意义。

让孩子真实地感受生活,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在家长的指令下去观察思考,他们才不会丢失真实的自我,所谓的“叛逆”自然不攻自破。

蒙台梭利曾说过:

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孩子们需要这种潜能,自我成长。

打压孩子和自己步调不统一的“叛逆”,只会让他们逐渐失去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只会听别人话的孩子,不会具备真正的智慧,只有听自己话的孩子,才能爆发出内心的能量。

被别人左右生活的孩子,很难拥有丰沛的感受,行为处事时,也没能力凭借自己的真实感觉应对困境,因为永远有另一个否定的声音在阻碍他前行。

所以,孩子的“叛逆”,并非洪水猛兽,在正确的轨道上,越叛逆的孩子,将来的生活才会越幸福!

改变“叛逆” 是致命的!

作者:李小溪

资深媒体人、

穿梭在生活、教育等各类专栏中,研讨精彩生活,享受本色人生。

负责为您安排咨询、培训、转载、投稿等事宜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85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