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帮助青少年杜绝“网瘾”?

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帮助青少年杜绝“网瘾”?

【编者按】近期,北京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原定于6月15日复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重新等候通知,已经返校复课的学生也可自愿选择居家学习,中高考的孩子考前14天结束学校生活……疫情影响,为了“停课不停学”,各所学校陆续推出了在线课堂,上“网课”已成为当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网络在线学习难免需要接触网络,有的学生却因此不知不觉迷上了网络游戏,从而引发“网瘾”、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本周起,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回顾由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携手芒果V基金、湖北之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和芒果动听APP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不寂寞·爱相守》节目精华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咨询师、高级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师张智涵老师关于杜绝“网瘾”有什么好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脸”

孩子为什么会在宅家期间,突然“不听话”?心理专家坦言:“突然变脸”的孩子,兴许之前内心一直在反抗着父母,只因为早期力量不足,所以,现在才有了极端行为。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渴望自由的心理会逐渐显现,通常表现为:“反抗”和“追求独立”。这时候,家长表现不适应,因为孩子会经常和自己对着干。一旦孩子的行为脱离掌控,父母往往会想方设法加强监督和控制。

追求自我、追求独立,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当需求,家长若是粗暴抑制,只会进入恶性循环,让亲子关系产生裂痕。若是加上“网瘾”、“学习不好”、“调皮捣蛋”等情况,更会雪上加霜。“听不听话,其实不重要”,心理专家表示,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够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

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帮助青少年杜绝“网瘾”?

培养同理心

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从培养同理心开始。

“好好读书”、“正常作息”、“不要有网瘾”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当孩子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往往会表现出愤怒、失望、焦虑的情绪。特别在疫情期间,这种矛盾会愈发升级。可是,有多少家长可以意识到,这些要求都是家长强加到孩子身上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又有多少家长能够立马答出来呢?

比如,面对“网瘾”,家长会下意识的认为,它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然后对孩子耳提面命,要求孩子改正。家长很无奈、很愤怒,孩子很无辜、很委屈,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真正有同理心的父母,会立马从愤怒的情绪里抽身而出,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会试着这样沟通:

“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但是能告诉我,你还对别的什么感兴趣吗?”“我可以陪你玩一会儿吗?我对这个并不了解,你能教教我吗?”“在游戏里,打怪升级,很有成就感,其实学习也可以的,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行不行?”

具体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家长愿意透露出“我想理解你”、“我想靠近你” 的讯息,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期间,家长如何帮助青少年杜绝“网瘾”?

孩子其实在求认同

孩子沉迷网游,其实是在“求认同,找朋友”。

疫情期间,孩子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一款网络游戏会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小伙伴“聚集起来”一起玩。若是阻止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感觉到被集体抛弃,缺乏和与集体的交流。

有心的父母会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寻找朋友,求取他人的认同感。聪明的父母会认识到,不要盲目责备“网瘾少年”,要擅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和个性,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用强硬的方法,让孩子一定和网络游戏划清界限。面对期望实现自我、寻找价值感的孩子,一方面,父母要意识到,当孩子心理感觉孤单时,网络游戏其实是孩子在用另一种方式建立其他的社会关系,粗暴切断,于事无补。

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设立游戏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和内容,并督促孩子认真遵守,更要以身作则。这期间,孩子会认为被理解、被信任,获得了自由空间。

最后,可以适当地陪伴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增加亲子互动的频率,既可以陪伴孩子,也可以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

总之,“网瘾”少年的问题,是一家人的责任,切勿以斥责、排斥的态度对待。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强存在感,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认同。若能如此,一次网游危机将成为一家人的成长契机。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4369.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