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放暑假了,孩子在家又没少玩游戏吧?

6 月 19 日,世卫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定义为精神疾病。虽然,我们不能将少年儿童对游戏的热情归结成游戏成瘾,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有网瘾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如何用游戏的套路来养育孩子?」等问题,一直都备受家长们关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一名职业游戏策划父亲写的养育好文。

10万+的阅读量,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转载,并称其「完美」;读过的网友都夸「写得好」「值得永久收藏」,一起来学习下吧!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作为一名资深的游戏策划,经常有人问我,你儿子玩不玩游戏?有没有网瘾?

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得多,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儿子的喜好。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

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01

家长要端正态度

有一回,一个亲戚批评我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钱赚得脑子拎不清了?

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 LOL,住校时晚上翻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 Faker 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

真想要让孩子摆脱网瘾,做家长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深入了解,逃避只会让事越来越大。

我儿子当然玩游戏,非但给他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

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 Switch 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在在玩奥德赛。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

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没有人一边玩《塞尔达》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冒。

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会他的并不比书本少。

当你帮助他见识过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激对他就没有意义了。

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意义。

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意思,就足够所谓「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02

沉迷游戏的本质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玩一款游戏?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所以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感,这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地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来打磨每一个环节的数据指标,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

相信设计者是专业的,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

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 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 7 日签到,或者 30 日签到。

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

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 70 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

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03

引导孩子的技巧

标签法

之前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我的儿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儿子在玩什么游戏时,十个里面九个居然不知道。

孩子在玩什么你都不知道,当然无从下手了。

其实,家长觉得游戏太厉害束手无策,本质上还是对它不了解。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没人知道第一步要怎么做,下面我来讲几个技巧。

第一步:贴标签

作为策划,我们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九零后、社交。

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

话说回来,如果我立刻让你给你儿子贴标签,你可能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

但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物,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

我表妹今年读初三,春节时我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现在已经轻车熟路。

重点初中、爱漂亮、成绩不错,这是我给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她怎么有心情玩游戏?

后来她组了一个好友,我发现段位比她还要低,组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长得好看」。

我大概知道她沉迷王者的问题所在了。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频繁地面对面社交,这就容易形成恋爱、小团体或攀比心理。

王者荣耀只是她和这个好看男生的社交工具。

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迷王者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问题就能找的更精准。

第二步:不断更新标签

除了贴标签以外,我们还要不断更新孩子的标签。

不断更新,我们才可以隐约看到孩子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很多家长问到我:我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这时我担心他儿子,我忧虑的是他自己:平心而论,你对你儿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不是像动物面对火一样,一无所知?

惩罚与奖励法

许多家长的惩罚方式很容易将自己摆在孩子的对立面。

如何惩罚孩子,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拿走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在游戏设计中有一个常识,策划几乎不会因为玩家没达到目标,而把他已有的东西拿走来作为惩罚,相反是许诺一个奖励,你达成了才能获得。

好比完成任务后获得的金币,打死 Boss 掉落的装备。不会因为你没打死 Boss,策划说作为惩罚没收你的装备,这样带来极强的挫败感。

惩罚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游戏中我们也极少惩罚玩家,哪怕你玩得再烂,我们都会告诉你:你玩得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你变得更强。

如果一个孩子反复受惩罚,我相信,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如何奖励孩子,简单来说就是送孩子东西要谨慎。

首先,游戏策划永远不会无缘无故地送你东西,背后始终都惦记着你什么,不管是期待你多上线也好,期待你充钱也好,而且大奖励在送之前,都会先画个饼,告诉你想获得是有条件的。

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奖励跳出来的特效永远酷炫具有仪式感,希望你记住我们对你的好,让你心情激动的明白,这是我们奖励你的,而不是我们欠你的。

如果你给孩子的奖励被他认为是理所应该,他也许会因为哪天买不起最新的 iPhone、买不起想要的车时怪罪你太过抠门。

那么我们可以奖励什么给孩子?

我们可以送孩子手机、游戏机的使用权,迪士尼两日游,新款 NB 鞋一双,或者给他买个皮肤买个游戏也无妨,以财力来定。但是直接赠送手机、人民币、游戏机则不行。

我们要投其所好,但要记住,这些奖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使用范围,人民币就是没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你不知道他是攒着买手机了,还是消费到游戏中浪去了,它能实现他所有的目标。

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他的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

想清楚什么是孩子想要的,利用它和孩子站在一起,完成你们想要的目标。

结语

游戏设计极为复杂,它往往是一个充满了利用人性弱点的集合。

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或者希望有关部门一封了之,是非常不现实的。总结起来,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沉迷的问题,家长可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眼界的提升,会让孩子发觉,过去非常沉迷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可以让孩子持之以恒。拆解标签,可以帮你找到孩子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帮你在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这些道理,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

最后,与其指望政府和游戏公司,我们做家长的不如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作者:乔治王

转载自岛上十点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615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