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大家或许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青少年连续几小时游戏猝死”或”某青少年网吧通宵几天猝死”等新闻出现。有人或许谴责游戏,有人谴责网吧,有人谴责家长不管教自己的孩子,但终究无济于事,诸如此类的事件又会一次次的发生。最近,泰国一名17岁的学霸通宵一整晚后,最终第二天猝死在电脑前。其父亲深深自责自己不应该由于孩子学习太好而放纵他玩游戏。尽管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但发生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而在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未成年人每天22:00-8:00禁玩网游,工作日每天不超1.5小时。这样的防沉迷设定看似非常有效,但真的是否能施行到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虽然,防沉迷在青少年们玩游戏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绝大多数的青少年使用的都是父母给下来的微信以及QQ号等,有些甚至已经填写过防沉迷了。而这些账号在这些青少年的手中,防沉迷几乎形同虚设。而由于防沉迷并不会进行人脸识别等繁琐的功能,所以青少年想要破解防沉迷也是非常轻松的。大家只需要一个真实有效的成年身份证即可。防沉迷系统并不会扫描身份证以及人脸识别,只需要资料正确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即便防沉迷时间拉长至12小时,也丝毫影响不了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玩家。此时,有部分人提议到:”晚上10点起游戏服务器全部关闭,这样想玩都玩不成了。”这样的提议更是天方夜谭了!虽然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也需要适度的休息,但部分成年人的工作时间是日夜颠倒,这样的提议等于忽视了这些晚上才有时间玩游戏的成年人。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修改防沉迷系统应该更加严格,而仅仅只填写身份证号和名字的防沉迷应该彻底被抛弃。除了游戏外,不少APP渐渐已经有了人脸识别系统,用户需要上传身份证,并由实体人脸识别才可以通过系统验证。相信这样的系统纳入防沉迷中也并非不可,虽然身份证号和名字容易获取,但身份证的证件照以及人脸识别还是比较严苛的,即便仿造也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此前也有人曾提议过,防沉迷系统加入手机号认证,这样家长给自己孩子办理的手机号码与身份证的信息不符时,游戏无法进行,这也是非常好的措施。也许,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不应该放在这里,但是,当许多青少年玩家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某宝就一定会出现新的行业:卖账号。大批量已经注册了防沉迷的账号出售给青少年玩家,防沉迷终究无法利用系统去实现。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要真正的实现防沉迷应该由自身,由家庭教育做起。严格控制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还有游戏时间。游戏并不是全是坏的,而是当游戏陷入沉迷以后,废寝忘食,抛弃学业,这才是不对的。防沉迷的本质只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可以控制青少年的游戏时间,如果说青少年无法做到自律,家长也不去管教,哪怕再强大的防沉迷都没用。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目前防沉迷的设置完全治标不治本,原本防沉迷是依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状况、网络游戏的基本特点,将每日累计3小时以内的在线游戏时长定义为”健康”游戏时间,既无损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能适当享受到游戏的乐趣。每日累计3-5小时的在线游戏时长,被定义为”疲劳”游戏时间,游戏内收益减少50%,并提醒未成年人尽快下线休息、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而每日累计5小时以上的在线游戏时长,则被定义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游戏内将不会获得任何收益,迫使未成年人下线休息、学习。而现在防沉迷的作用是强制结束青少年的游戏时间,迫使这样的改动无疑也是由于许多家长都责怪游戏防沉迷不够久导致。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除此之外,《通知》还规范了游戏运营商为未成年人提供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200元;已满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400元。

修改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网瘾需要靠自律

不管防沉迷系统如何升级,家长也需要配合防沉迷的制度而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劳逸结合是应该,不能一味的学习而放弃玩耍,也不能一味的玩耍而荒废学业。希望明年会越来越少的看到,此类玩游戏引起的各种事件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751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