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游戏上瘾如何解决?

孩子玩游戏上瘾如何解决?

几个月之前接过一个咨询个案。

一个读高一的男生处于抑郁状况,天天除去玩手游,其他什么也不想做,连饭都不想吃,整天宅在家里,不想去上学。

孩子的爸爸来找我,他很焦虑,担忧如此下去,孩子考不上大学,将来没法工作。他说他目前把他手机没收了,严禁他触碰手机。但于事无补,孩子愈加抑郁了。

我本来要先处置一下这个爸爸的焦虑情绪,但他拒绝了,他不感觉是自己焦虑,而是直接把孩子送了过来。

在咨询室里,略微引导之后,孩子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吐槽他爸爸,他说爸爸很严苛,期待极高,他感觉自己根本达不到,非常累,什么也不想做。

孩子说,他之所以想玩手机,就是感觉只有在玩手机的时候,他才能稍微逃脱爸爸带来的压抑。

于是我跟孩子约定,我可以说服你爸爸允许你天天玩一到两小时手机,但你要去上学。

孩子同意了。

他爸爸当时也同意了,但一回到家,他爸爸就变卦了,看到孩子玩手机,就又把手机没收了,并且斥责我给的是馊主意。

咨询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要让家长承认自己焦虑,确实困难程度比较高。非常多家长的思路都是,孩子表现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孩子读不好书就是孩子笨。

其实家长心里也非常苦,也有非常多委屈。他们之所以会归因于孩子,无非是感觉自己含辛茹苦,为孩子提供所有资源,结果却是这样不堪。他们的期待是不适当的,教育理念也有非常多误区。

美国著名作家丽莎 • 舒格曼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概括出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陷入的误区。她在自己的著作《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爸妈》一书中,详细讲解了这些误区,给出了适当的应付方案。

一、家庭教育都有什么误区?

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爸妈》中,舒格曼列举了18个误区,比方说家长们觉得现代科技会毁掉孩子,觉得孩子需要通过课外培训班学习更多的技术,觉得孩子应该安静等等。

这18个误区,大家大致总结一下,可以归为三大类:

1、在关系层面,视孩子为弱者,所以家长要干涉和包办所有

人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成长期太长,孩子在成年之前,有十几年时间都要依靠爸妈。因此在关系上,双方是不对等的。

家长会由于这一点把孩子当做弱者,对待的方法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娇纵,一种是严苛。但无论是哪一种,产生的结果都是家长干涉和包办了孩子的所有。

孩子的独立意识进步受挫,长大后就变成了妈宝一类的人,或者媒体上容易见到的只能考试的学生。

2、在能力层面,提供尽量多的资源,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技术,提高智商

这种现象现在是愈演愈烈,家长给孩子报了无数的培训班,将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培训班价钱昂贵,参差不齐,给家长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家长们依旧乐此不疲,觉得可以让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角逐力。

3、在人格层面,无视孩子的成长性,打压和控制所有

这一类比较典型的就是视现代科技为洪水猛兽,特别是手机、游戏之类。

我碰到的那个个案就是典型案例,事实上之前接触过不少家长,都在抱怨自己还在在手机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他们所采取的手段也跟那位爸爸类似,直接没收手机。

二、为何会出现这些误区?

家长们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陷入误区,主要起因有:

1、不适当的期待

每个家长口中都有一个没有的“其他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报以极高的期待,这个期待的背后就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他们不可以同意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可是事实上家长们也不了解哪种孩子是完美的孩子,他们只不过刚好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出色一面,于是将所有那些出色一面结合在一块,当做标杆在需要自己的孩子。

假如自己的孩子达不到,他们就很焦虑。

2、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

人从出生到长大,有一条成长规律。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在不一样的阶段又有不一样的特征。有些孩子可能发育会晚一点,有些孩子可能发育会早一点。

他们是人,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品,并不可以长成完全相同。但家长们好像不太想接纳这一点,一直期望8岁的孩子就有成年人的思维,吹捧少年天才。

3、忽视社会进步的趋势

手机、游戏,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家长们自己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对孩子接触这些东西视若猛虎。

他们期望孩子去丢沙包、踢毽子,自己却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看直播、打游戏。

三、怎么样应付?

要如何应付,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爸妈》中已经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办法,不需要赘述。

舒格曼强调得更多的是家长自己需要拥有的能力。

第一家长需要放弃不适当的期待,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接纳社会现实,放弃培养完美孩子的想法。

那些技术并非主要的,家长要教会孩子主要的能力是跌倒后继续爬起来,培养孩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

技术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但意志力、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

第二,家长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并非主导者,而是伴随者和帮者。

比方说孩子遇见挫折,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其勇气,提供帮,而不是为之代劳,或者是觉得孩子不可以,打击孩子。

最后,家长需要维持自我检讨和觉察,在家庭教育中时刻维持清醒。

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爸妈》中提供的办法都很好,但有一点首要条件,就是家长需要处置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开头案例中的爸爸,他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来自于爸爸,而这位爸爸连自己的焦虑都意识不到。

事实上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非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办法。这也是为何非常多家长学了非常多教育常识,但毫无用处是什么原因。

那样,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孩子的将来,请家长们先关注自己,时刻维持自我觉察。

孩子玩游戏上瘾如何解决?

一直以来,青少年玩游戏被视为不求上进,报纸上充斥着各种青少年玩游戏上瘾后影响学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新闻。教育界人士和家长们一边历数游戏的罪过,在面对游戏时“谈虎色变”;一边却不得不同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的孩子都爱玩游戏。一、孩子为何会玩游戏上瘾?非常简单,游戏世界比现实世界愈加完美。如今的家长和老师们为孩子包办了所有,就像动画片《小王子》中的母亲一样,为他们订好了满满的日程表。对孩子来讲,现实世界里的生活是被迫的,无从选择;而在游戏世界里,孩子了解了啥是“自由”。他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或世界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他可以在游戏中尝试各种危险的操作,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他可以自行决定何时结束……少部分自我意识强的孩子会拒绝他人赋予的目的和任务,他们被归类为“坏”孩子;自我意识弱的“乖”孩子被迫同意了他人赋予的目的和任务,认真学习,考上名校,练好钢琴或舞蹈……可是,为何我要为这些目的而努力?这些目的达成之后呢?很大一部分人大学毕业后不了解做什么,于是去考研,考完了还是不了解做什么,于是去读博,读完还是不了解该做什么……很大一部分人到死为止,都在为其他人的目的而活着,从来没为自己活过。在现实世界里探寻生活目的是这样地困难;而在游戏世界里,目的是这样地明确明了!更要紧的是,这目的是我一个人认同的。由于假如不是如此,我就不会继续玩这个游戏了。游戏设计者不只给出了明确的目的,还会引导我一步步去达成。好的反馈系统会时刻提醒我目前已完成的进度,与现在所做的事正确与否。在现实世界里,努力往往不是达成目的的决定性原因;而在游戏世界中,我确信目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并能知晓大概何时可以达成。在孩子眼里,现实世界往往是非常矛盾的:父亲点着一根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长大后绝对不可以抽烟;母亲教我要尊敬老人,扶陌生的老奶奶过马路,却在家里对奶奶大声咒骂;老师刚给大家上完《诚实的孩子》一课,就让大家在调查问卷上说谎;……现实世界中的规则貌似都形同虚设,大家都在遵循看不见的潜规则;而在游戏世界中,所有规则都是透明公开的,并被严格实行。只有在游戏的理想化世界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否应该让孩子玩游戏?我曾在《游戏与生活》这篇文章里,谈过玩游戏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游戏能除去能让大家领会到各种感官刺激,还能给予玩家在现实日常极少有机会得到的体验机会。在日常我不可以开车,但在游戏中我不但可以开车,还可以开飞机……同样是体验,游戏和现实不一样的是给你重头再来的机会。不幸死亡、经营不当破产、开车发生事故……GAME OVER后你可以读档重来,至少也能从头开始。而日常呢?非常多状况是不可留住的。需要承认,游戏能以几乎零本钱的代价获得某种经验和常识。某些在游戏中学到悟到的道理,在日常往往只有付出惨痛代价后才能了解,甚至根本没了解的机会。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游戏成为了很多军事机构练习士兵的要紧方法。更要紧的是,和看书听课学到的常识比起来,在自己经历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大家会记得更牢更久。因此,游戏是一种很成功的教育方法。为了达成游戏中的目的,大家需要理解游戏中的规则,记住游戏中的常识,并集中注意力去应付各种各种突发状况,并作出妥善的反应。于是,游戏让大家在无声无息中提高了自己的集中力、理解力、记忆力、反应速度……这些能力都是在现实日常获得收获所需要的,而学校教育并不可以赐与大家这些能力。大家在学校习得了很多的常识,但极少让大家认识到这些常识的价值,与实质该怎么样应用。即使出色的老师为大家解说了这些,距离在社会实践中应用也太远,于是绝大部分的常识在毕业后就原样还给了老师。而在游戏中,大家不会费时去学会与完成游戏目的无关的常识和能力,而且在学会后便立刻投入使用,并在持续的实践中去巩固这些常识和能力。就如此,大家无意间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常识和技术进行价值判断,并了解在实践中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技巧。每当大家玩一款新游戏时,大家都能从之前玩过的类似游戏中汲取经验。在充分理解了一款游戏的本质后,再去玩同种类的游戏就会特别容易上手。玩得游戏越多,征服一款新游戏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在游戏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质和规则,这与大家在日常去理解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则并没什么不一样。一位出色的游戏者,在现实生活不会惧怕遇见全新的挑战,由于经过很多的游戏训练,大家已经沉淀出了飞速理解本质、学会规则的能力。我坚定地觉得:在孩子培养起阅读习惯之前,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即便是在开始了有目的地系统阅读之后,游戏也是补充常识和经验的要紧方法,毕竟书籍是没办法提供交互式体验的。三、孩子该玩什么游戏?游戏大体可分为两类:单机游戏、网游。单机游戏,就是一个人玩的游戏。其多种多样:RPG角色扮演、ACT动作、AVG冒险、SLG方案、RTS即时策略、FGT格斗、STG射击、FPS第一人称射击、PZL益智、RCG竞速、SPT体育、TCG育成、CAG卡片、LVG恋爱、MSC音乐,乃至各种各类的休闲小游戏。恩对了,还有H-GAME……你懂的。所有些单机游戏,都有简单而明确的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会经历游戏设计者筹备好的各种体验,验证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感知到自己每一个操作背后的意义,并根据游戏的引导一步步接近并最后达成目的。担忧孩子玩游戏费时?别闹了,孩子玩游戏时的时间借助效率是最高的。没什么孩子不想早点把游戏打通,他会拼尽全力去提升效率,其努力程度远超做其他什么事情。另外,也没什么孩子想重复打一个已经打通过的游戏。我鼓励孩子玩所有单机游戏。由于每款游戏都像一本书一样,通过它能学到许很多多的常识,而这个过程是主动自愿的。况且非常多单机游戏根本无需多少时间,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打通。而这种通过全身心投入、最后必将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是非常难获得的。网游,就是人和人玩的游戏。基本囊括了单机游戏中所有类型,只怕只剩下ACG、LVG和H-GAME无法对战了。伴随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单机游戏大势已去,现在时尚的游戏几乎全部都是网游。与人斗,其乐无穷。——毛泽东我将网游分为两大类:一、竞技型网络游戏:无论投入时间和资金多少,起点都是公平的;二、升级型网络游戏:哪个投入的时间和资金越多,哪个就越强大。竞技型网络游戏以技术水平为重,玩家的等级与其真实水平无关,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也不会改变平衡。你玩了5年DOTA,我只玩了1年,你也不会在开局的时候比我多钱多装备多属性;你买了10年QQ蓝钻,下象棋时也不会比我多一个兵。但凡存在“高手开坎肩虐菜”现象的网络游戏,都是此类。在竞技型网络游戏中,个人技术决定实力,玩家更多体验的是游戏本身。为了变强,玩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训练去提高技术。技术是是你一个人的,可以带走的东西。即便这个游戏运营公司破产了,换个同种类的游戏,水平和思想犹在。游戏中学会的经验理论,往往都可以应用到现实日常去。竞技型网络游戏以一局为周期,游戏时间是有限可控的,短则几秒,长则几个小时。游戏结束之后,所有都归零,下局游戏又从头开始。只须能完成一局游戏,就可以收获完整的游戏体验。竞技型网络游戏都着重维护平衡性,由于不平衡会造成玩家很多地流失。在如此的环境里,有天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考虑和努力,比他人更快地成长,从而体现出人的价值所在。我鼓励孩子去玩各种竞技型网络游戏。由于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样产生的,并了解只有不断深思自己、并努力训练才是成长进步的唯一办法。四、什么游戏不可以让孩子玩?真正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警惕,并必须要让孩子离得远远的的,是第二种网络游戏——升级型网络游戏。升级型网络游戏以装备和等级为重,等级和装备代表了实力的强弱,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决定了所有。等级高的人一定比等级低的人强,装备好的人一定比烂装备的人强。等级需要时间去练,装备需要时间去打,然而只须你肯出钱,所有都不是问题。在升级型网络游戏中,等级和装备决定所有,玩家更多体验的是和人的比较。玩家为了变强,只能拼命练级打装备,甚至RMB买号买装备。而等级和装备是带不走的,同款游戏就算换个服你就什么都不是了。万一游戏运营公司破产了,那就真的一无所有了。升级型网络游戏没有游戏周期,游戏时间是不可控的。出于对等级和装备无限制的追求,你即便一整天都在游戏,也永远没办法得到满足。被迫无奈,政府只能强制需要此类网络游戏中提供防沉迷系统。升级型网络游戏所努力打造的,就是不平衡性。由于只有如此,玩家才想付费。等级和装备强到一定量,完全无需操作,“站着A”就可以。在如此的环境里,经济实力决定所有,天分和个人能力没任何用武之地,人的价值被无情践踏。为何我宁愿旷课去打游戏?由于我多练一天可能就比其他人等级高一点。为何我肯拿买书包的钱去买装备?由于我可以对之炫耀装备的人比看我书包的人多得多……一旦开始玩升级型网络游戏,为了获得收获感、满足虚荣心,玩家不得不投入很多时间和资金来换取等级和装备。已工作的成年人一旦权衡不当尚且有影响,时间和资金极其宝贵的青少年们,投入很多时间和资金就会直接导致严峻的影响。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其他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说激进一点的话,这种升级型网络游戏,就是在谋财害命。新闻中那些造成青少年沉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网络游戏,绝大部分是此类。五、当孩子玩游戏时,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假如你也会玩,那就陪孩子一块玩。当孩子达成阶段性目的时给予一定和赞扬;当孩子失败时帮他解析起因,鼓励他第三尝试;当孩子面对挑战恐惧时帮他打造信心;当孩子迷茫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当游戏结束后,和孩子一块回顾游戏中得到的收获,并引申到日常来。每次游戏都可以是一次亲子活动,也可以是一堂生活课。每次游戏都是一段虚拟生活,一路上有哭有笑,有苦难也有收获,主要的是,有你。除非孩子主动需要,不要教他如何玩,如此会剥夺他的乐趣。非常多家长看到孩子在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便在旁边不断指指点点,最后甚至抢过来——“你如何这么笨,我玩给你看!” 追剧的人都了解故意剧透是非常可恶的事,那样就不要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罢?假如你不会玩,那就让孩子告诉你如何玩。不要感觉如此非常难堪,且不说这是训练孩子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啊,这可是零本钱就可以让孩子收获感爆棚的办法啊。不过当孩子告诉你“你如何这么笨,我玩给你看!”的时候,你得想方法教他啥是耐心和包容,并让他体验到老师们的处境……多找些不一样种类的经典游戏给孩子,让他一个人选择喜欢的游戏。经典游戏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都是有其起因的。想给孩子找好游戏玩的家长,远比想给孩子买昂贵玩具的家长受青睐。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毕竟学习才是孩子的主线任务。和孩子一块规划出天天的游戏时间,并约定假如主线任务未完成,就没游戏时间。让孩子的现实生活游戏化。帮孩子打造明确的阶段性目的,拟定明确且公平的规则,给予即时的反馈机制,为平时的生活赋予意义,让枯燥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后记现实已经破碎,需要大家创造游戏来修补它。——《游戏改变世界》假如现实生活枯燥无味(非常遗憾,很多老师的课就是如此),孩子就会到游戏中去体验精彩。游戏没错,玩游戏上瘾的孩子更不是无可救药。由于在一个想玩游戏的孩子心中,还有对真理和美好的追求。愿读过此文的老师和家长们不再为孩子“沉迷”游戏而烦恼,而是和孩子一块进行游戏,发现并满足他们内心中的需要,并借此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能和孩子一块游戏的日子就那样几年,请好好珍惜。有些事错过了,就从来不会再有了。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048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