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安全教育教材

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教学目标: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重点难点: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遵守网络法规 拒绝不良信息

启发谈话: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一、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2、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3、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5、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二、网络的影响

1、网络的正面影响

⑴、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⑵、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⑶、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网络的负面影响

⑴、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⑵、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⑶、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⑷、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第二课时:加强自律 控制网瘾

启发谈话:现实世界要懂法、守法,虚拟世界同样如此。

1、知法,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十分重视制订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也有相关条文。以上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互联网的运行规则,约束着我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以及发生违法行为的处罚和量刑规定。

2、懂法,在网络上更能看出一个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匿名攻击他人,发贴骂人和“恶搞”都是违反社会公德和违法的。在网上假冒他人、污辱人,就是侵犯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以及被害者的声誉;网上公布他人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就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盗用他人信箱,以他人名义发邮件,就是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守法,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无数双眼睛在时时刻刻地盯着它,这里面有善意的瞭望,也有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窥视。因此,在网上制作、发布信息和图片,不能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要出于无知或者炫耀而闯下大祸!

3、中学生由于好奇心,追求技术等年龄特征的驱使而对黑客盲目模仿,加上社会阴暗面在网络中的反馈,使他们容易误入网络犯罪的歧途。因此,我们要强化树立起网络法制观,规范网上行为,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做到不偷号、不乱闯禁区、不破坏他人系统,不发表反动、低级下流的言论,不传播有害信息等。要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如不去主动搜索不良内容,不点击博客中的不良链接,不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不去下载不良的电影等。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养成道德自律,在思想上为自己修筑一道“防火墙”,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资讯的影响,响应团中央等倡导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力争做到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4、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网络信息的容量超过已知的任何一部百科全书,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知识宝库,而且它时时刻刻还不断地更新充实。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并非每一本书都会开卷有益,网络信息也同样如此,并非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不良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显得更加复杂和隐蔽。不良的网络信息具有的特点:a血色,过于渲染暴力凶杀。b黑色,教唆加入赌博(赌球)、宣传邪教理念,导引犯罪等。c黄色,污秽、堕落的色情图片、文字等。d灰色,宣传逃世、自杀、迷信等。e桃色,一味宣传男女情爱,及时行乐等。

5、要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如不去主动搜索不良内容,不点击博客中的不良链接,不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不去下载不良的电影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申请和使用“绿色上网”功能,利用“上网时间控制服务”“不良网页过滤服务”“游戏聊天限制服务”等功能,为自己构筑一张“屏蔽网”。

如何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呢?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自我约束。网络作为学习助手和信息来源,我们有约束地上网是好事,学校支持,家长也鼓励。如果放学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家上网,对网络以外的任何人和事都没有兴趣,不上网会感觉到焦虑、紧张,离开网络就会坐卧不安,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警惕了,这很可能踏上了“网瘾”边缘!

②健康上网。网络游戏不是全部,学业成长是初中生活的核心。可以制订一个合理的上网计划,并且努力去实现它;还可以提请家长对自己上网游戏的时间、注册帐号实施“否决管理”;

将个人电脑安装在家庭公共场合;设置限定使用时间的定时关机命令等都是较好的办法。

如果你觉得网惑太大,自己抵抗力太小,那么就请看看下面的建议:

①首先是要明确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娱乐和调节生活?每次用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②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释放消极情绪的工具。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n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过一时,逃不过一世”。更重要的是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当你几次上网忘掉烦恼后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

③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最后再次提醒你:当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驰骋的时候,你生命的一部分也许正渐渐消失在虚拟空间的某个黑洞之中。

④如果有以下情况发生,请你立刻决定脱离网络一段时间:上网的时间已经干扰了你正常的生物节律和社会活动,同时你周围的人也说你上网的时间太多,和他们的交往明显减少,或者上网已经侵占了你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且家人、朋友和同学多这样认为,则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被判定为网络成瘾;如果你在网络上的活动与学习、工作和生活毫无关系,而是无节制地沉迷于冲浪、聊天或者是游戏等消极行为,即使时间不算太长,也有可能是网络成瘾;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应警惕是上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需要长时间使用网络才感到满足;在没有上网就出现身体有颤抖迹象;手指时而出现不自主地敲打键盘的动作。幻想或梦到互联网;看到一个新的网址时就会心跳加快,看到任何一个名字时都萌发出加上电子邮件“a”字符的冲动,且有不明原因的焦虑感;情绪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只有在网上才能体验到放松、兴奋和自信等积极情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则只能体验到压抑、焦虑和无助等消极情感;认知方式发生变化,总是产生适应不良并且把灾难扩大化,心理总有这种观念“我不好”或者是“我是一个失败者”;试图对家人和朋友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和费用。如果在上网期间出现学习上的不顺心以及身体不适等,那你可能已经把上网作为了逃避现实的手段。正常社会生活的恶化是网络成瘾的直接指标,也是网络成瘾的临床判断基准。如果你感到人际关系恶化,学习能力减弱,生活质量下降,那你就要小心网络了。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 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重点难点: 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 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 生的基本技能 课时安排: 4 课时

活动过程:

第 一 课 时 1、启发谈话:什么是自然灾害?(引导归纳)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 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 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 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泄漏等次生灾害。 2、地震有哪些前兆? 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 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 ,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 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 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3、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讨论: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 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 12 秒钟,为了在地 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①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 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 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②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 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③ 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 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 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④ 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 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⑤ 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 全的地方。 ⑥ 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 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⑦ 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 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 件,等待救援。 4、震后卫生防疫:不喝不洁的水,对居住和生活区域及时消毒,发现疫情及 时上报。

第 二 课 时

1、启发谈话: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 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 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雷电时在露天场地运动、游戏十分危险。 雷雨中在室外游泳,在操场踢球,扛着锄头行走更容易被雷电击中。所以,不等雷 雨来临,应赶快回家。 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讨论发言: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①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手中 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②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 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 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 ,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 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③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 囱、电杆)下站立;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 近停留;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2、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 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①洪水到来之前,当地一般会发出预警。我们要做的第一件准备工作是收听、收看大雨和洪水预报;第二准备 好食品、药品、手电筒等,并选好转移的路线和地 点。洪水来时要听从街道、乡村政府干部的指挥,全家带上食品和衣服转移到安全 的地方去。第三收集口哨、镜子、色彩艳丽的衣服或旗子,准备用作求救信号。 ②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 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 泳回家。如果留守在家中,要关闭电源总开关、煤气阀和上下水阀门等;关闭门窗 并用沙袋加固。 ③ 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 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但不要攀爬电线杆、高压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 的屋顶。 ④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经危险,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 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材料逃生。 ⑤ 山区山洪暴发, 山沟、 河滩中水深齐膝, 水流又急时, 学生不能单身过河。 如学校未停课,上学、放学必须通过时,可在家长、老师护送下,几个同学手拉手, 与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当水深齐腰时,几个学生一起也不能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 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办法。

第 三 课 时

启发谈话: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 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台风 是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经常出现的一种灾难, 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台风来临时不但有强大的风暴, 还夹带暴雨, 范围可达 1000 多平方公里。不过,台风是有规律的,甚至每年的行进路线都差不多,所以外出旅 游时,一定要多听天气预报,尽量躲开台风行进路线。然而,也有不少台风是飘忽 不定的,来去均无规 则,但气象台会在这种台风来临前 24 小时发布预告。 现在气象预测系统十分发达, 对一些台风的预测都十分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很好的预防。 如何在台风气候预防自救呢? 讨论归纳:① 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 、 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 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我们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 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听到台风警报后,我们要尽可能待在屋里, 在台 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② 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 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 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 上头盔。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停不下来, 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 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 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 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③突遇台风时,我们要迅速到坚固的房屋中躲避。遇强台风时,尽量趴在地 面上,往林木丛生处躲避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④ 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 海。 ⑤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第四课时

1、启发谈话:我国大陆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西踞高原,东濒大洋, 天气气候复杂,加之大陆区地势起伏多变以及地下放热放气、生物繁衍、人类活动 等的影响,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大的少数国家之 一。我国灾害种类多、频度大、强度高、损失重、影响面广。根据不完全统计,近 40 多年来所发生的灾害平均每年造成近 2 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 入的 1/4-1/6,如此规模巨大的灾害及其由此而造成的社会后果,已经成为阻碍社会 前进的巨大障碍。 2、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哪几类? 讨论归纳: (1)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大家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 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和地裂缝等。地震是地质灾害的祸首。我国地处地 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国家。我国因震灾 死亡人数,占世界震灾死亡总人数的半数以上,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2)气候、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 象等。我国自古以来就饱受旱涝之苦,素有“治国先治水”之说。 据史载,从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 1949 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共发生了 1029 次 较大的水灾,平均每 2 年发生一次。其中,死亡在万人以上的特大水灾,仅在 20 世 纪内就有 20 次之多。1950 年以来,全国所有的大江大河几乎都发生过大洪水。90 年代,我国的水灾频发。1998 年夏季,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 特大洪水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 2578 万公顷,成灾面积 1585 万公顷,受灾人口 2.3 亿,死亡 3600 多人,直接经济损失为 2484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黑龙江 两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560 多亿。洪涝和干旱往往是同时异地或者同地异时,不 是“非涝则旱” ,就是“非旱则涝” ,危害着人类。 20 世纪的前 50 年中,我国曾发生过 11 次死亡超过万人的特大旱灾。其中 30 年代末和 40 年初在陕西省、河南省发生的两次干旱灾害,成为 20 世纪内世界上最 重大的两次自然灾害。 根据气象资料表明,我国干旱化趋势正在日益扩大。此外,我国是世界上遭受 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多、最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 平均每年约有 20 次左右,其中登陆的约占 40%,是日本的 2 倍、美国的 4 倍。1989 年第 23 号热带风暴袭击浙江省, 风、 雨、 潮三管齐下,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32 亿元。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平均每年损失达 30 多亿元。 (3)环境灾害。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环境灾害,如工业“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污染、 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被认为是当代世 界的三大环境灾害。从我国的环境质量来看,主要是城市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 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尘埃的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国 500 多座大中城市中,约有 1% 的城市符合国家一级卫生标准,属于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水污染同样严重,对全国 500 多条河流的调查表明,有 80%的河流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全国各个城市范围内河段的污染就更为严重了。虽然噪声污 染一般不会致命,但对人体的伤害却十分严重。据估计,我国有 20-30%的工人处在 强噪声之下,上亿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害之一。 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许多自然灾害的形成, 打上了人类的“记号” :有的纯粹是人为原因,人们对环境、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与掠夺性开发而引起的。如水土流失、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酸雨等;有的是 人类活动触发的,如过量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特别是沿海地区,还发生 海水倒灌的现象,使地下水咸化,重庆井喷事件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有的则是人们 对灾害防范不足或处理不当,致使灾情加重,而酿成诱发性的灾害。如对台风、地 震的预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治,成为隐患。由此看来,地球上发生的许多 自然灾害,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3、现实和大自然的惩罚使得人类变得理智起来,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意识到, 过度开发土地和放牧,过量砍伐森林,大量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被破坏,在某种 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我们要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 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重点难点: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有效保护自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近年来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凸现,令全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现象在校园的延伸,社会暴力入侵校园,使危及校园安全的恶性案件不断出现。犯罪分子或出于个人恩怨,或为了报复社会,也有由精神病人引发的。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

1、什么是校园暴力?有哪些因素?

讨论归纳: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地区所发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而校园欺负成为校园暴力最为经常的表现形式。

校园暴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周边地区;

②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

③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自杀、自残等;

④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容易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

事实证明,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它在个别地方甚至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2、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如何应对保护自己?

讨论归纳:校园暴力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索要钱物;二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三是动辄拳脚相向;四是同学之间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易暴,冲动报复。

校园暴力给学生所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心理的恐惧,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在一次次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而这将是相当危险的。现在在校园中流行的“认哥、认姐”的行为,也有不少是屈服甚至认同这种校园暴力之下寻求保护的选择。面对校园暴力,同学们要学会勇敢,学会应对的方法。同学们遇到校园暴力,千万不能因害怕而忍气吞声。越是沉默越会助长施暴者的淫威,招来更多的伤害。应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一旦遇到这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与学校联系,也可以告诉家长,以取得有效的保护。只要同学们将遭遇说出来,家人和学校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同学们的懦弱只会助长校园暴力的歪风蔓延。很多同学对外来的“坏势力”没抵御能力,被欺负次数多了,很有可能造成行为退缩,不敢与人交往,不敢接触社会,甚至产生自闭心理。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冲突、误解和不和,但是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诸如不经意间被谁“蛮横”地撞了一下,进门时被谁“瞪”了一眼,感觉被谁“冷落了”等等,只要及时沟通,一切都能够化解,莫让校园暴力在我们身边滋生。

3、典型案例:例如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黄勇自2001年开始,将学生骗到家中,先后杀死中小学生17人,将尸体掩埋在室内和院内;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冲入罗家桥中学学生宿舍抢劫,砍伤15名学生;山东省莒县犯罪嫌疑人闯入第一实验小学,持菜刀砍伤25名小学生;

湖南省郴州市广宜中心小学教师刘红文精神病发作,在校内持菜刀砍死学生4名、砍伤16人;河南省汝州市犯罪嫌疑人窜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疯狂杀戮沉睡的学生,9人死亡,3人受伤。2003年8月17日兰州发生学生被绑架事件后,银川、珠海、昆明、安徽、长春、哈尔滨、浙江等地陆续发生几十起人质劫持事件,学生劫持多发生在学校门口附近。

第二课时

启发谈话:青春期是人生的一次转折。在不知不觉间,我们长大了,长高了,长得自己都有些不认识、不了解自己了。它给我们带来喜悦,我们终于可以说:“我是一个大人了!”可是烦恼也不期而至,有时候变得这样敏感、焦虑,容易冲动。这是为什么??

引导讨论分析:

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产生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做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功能日趋成熟,有人长高了,有人变声了,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

青春期烦恼是成长中的烦恼。这种烦恼因人而异,因年龄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他们往往是喜忧参半。曾经有日本学者调查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生理变化的态度,结果是对自己身体变化持否定态度的男生为21.1%,女生为48.8%。生理上的变化对男孩和女孩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对女生的影响明显大于男生。青春期还使得中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包括冲动、内向、烦躁、敏感、萌动、厌恶等,他们开始关注“我是谁”,开始渴望被认可和承认。这些外部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类典型的青春期烦恼。

青春期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分为早熟型、均衡型(介于早熟型和晚熟型之间)、晚熟型等三种类型,年龄跨度可达六七年,而且一般女孩的青春期会比同龄男孩早1~2年,可谓“参差不齐”。青少年朋友们少安毋躁,该到来的一定会发生。

1、如何应对青春期烦恼呢?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①学习青春期知识。比如认真上好生理卫生课,到学校图书馆找一些书籍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获得老师、家长、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对于从迷茫走向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接纳自己的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②掌握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女同学学会购买、使用适合自己的胸罩、卫生巾等。

③学会倾诉。在与同学、朋友、家人、老师的倾诉中调节情绪,排谴烦恼。要敞开自己的心扉,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向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老师倾诉心中的烦恼。如可通过谈话、电话、书信、网络交流等形式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④学会转移。多看一些书籍,如读一些自然科学等有益书籍,多参加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实自己的生活。

⑤控制自己。要学会调控心理冲动。树立牢固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少去或不去娱乐场所,上网不浏览、下载黄色和充斥暴力色彩的网站、网页和信息,把精力用到学习上,与异性建立正常友谊,抵制不良诱惑。

2、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人在社会中活动,难免不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害人之心虽然不可有,但防人之心绝对不可无。特别是年轻女性,在与自己不甚了解的男性交往中,更应多一些自我保护意识。青春期,男女之间开始萌发一种朦胧的“感觉”—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喜爱。这没有什么脸红和羞耻的,这是健康的性心理,但要始终明确自己初中生活的主旋律是学习,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与异性友好互助、共同健康成长的美好关系。

男女同学交往中还应该遵循这样哪些原则呢?

讨论归纳:

①宜泛不宜专。和多数同学交往会使我们有更多的收益。

②宜短不宜长。避免与单一异性同学长时间地相处。

③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

④保持应有的身体和心理距离。

⑤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⑥自觉遵守校内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并及时报告老师。

3、年轻的单身女孩常常成为强暴者垂涎的目标,由于涉世未深,缺乏识人的经验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加之天生处于弱势的体力,似乎更显得弱不经风,软弱可欺。因此一定要多学一学危机情况下的应急方法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①冷静应对性侵犯突然降临。害怕是难免的。面对罪犯,你必须先控制自己的惊慌情绪,这样才有机会使施暴者平静下来;哭泣哀求只会令对方恼羞成怒,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其实,犯罪分子在作案时都存在恐慌心理,他们既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又担心案发后遭受牢狱之苦。所以,面对强暴,你不必惊慌失措,而应利用女性容易被人相信的优势,去说服罪犯放弃犯罪行为。

②缓兵之计。一般来说,性侵犯行为是由强烈情绪冲动引起的,你应使用语言去缓和或减弱罪犯的这种冲动情绪,设法拖延这种行为的发生,以求得援助。如用语言表示顺从,然后提出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和有心理准备等条件,往往可以发生明显的效应。

③打击要害。当性侵犯事件即将发生时,如果机智与语言都不起作用,就需要用打击对方的要害来保护自己。当你处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直接受到犯罪分子威胁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击其要害部位。只要迅速、准确,便能即刻使其丧失侵袭能力。当罪犯还未近身时,应紧握拳头、咬紧牙关、怒目而视,这样会使罪犯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同时,要就地取材,打击罪犯。身边任意一种物件,如棍棒、石块、刀、剪甚至沙土等,都可随手捡来作为工具。可用砖块、棍棒或拳头猛击罪犯太阳穴。或用沙土撒向罪犯眼睛。当罪犯贴近身时,如果罪犯抓住你一只手,应迅速将手缩回,或用另一只手狠抓罪犯之手,或用口咬。当被罪犯抱住时,应用双手保护胸部,以免罪犯的胸部贴近乳房而增强性冲动,同时要突然、迅速、猛力向上提腿,以膝盖狠顶罪犯裆部,使罪犯疼痛难忍,从而停止犯罪行为。当罪犯强吻时,应尽量将胸向后扭,以避开嘴唇的接触。若罪犯将舌头伸入你的口中,应果断地将其咬断。当罪犯将你摔倒时,你应迅速侧身或爬下(俯卧位),如果罪犯将你翻过来,压在你身上撕脱衣裤,准备强行无礼时,这正是女性进攻的好机会,因为罪犯的注意力已集中在被害人的下身,此时,以下方法可以酌情选用。——可抓起地上的泥土或沙子、水泥抹他的眼睛。因眼睛角膜非常敏感,容不得一粒沙子,泥沙入眼会立即引起疼痛、流泪。——用手狠捏其阴囊,可使其立即昏过去,甚至休克、死亡。

本课小结:青春期会遇到许多问题、烦恼,只要能正确分析面对,采取适当方法处理解决,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更美好,成长更快乐!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173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