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文 | 拾光家庭读书会

网络游戏,一直被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

有数据表明,有超过80%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

其中,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网游中接触到暴力、赌博、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两会上呼吁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该建议一出,网友普遍大声叫好。

先从网络法规上严抓,无疑是给家长先下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仅仅依赖机制,也是治标不治本。

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家长。

01

游戏并非“洪水野兽”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游戏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和认识世界。

一开始,大家玩得是纸牌扑克、捉迷藏、丢手绢这类游戏。

随着网络发展,逐渐演变成手机游戏、电脑游戏。

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指出,

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9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约7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孩子想玩游戏,其实是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

在BBC地平线系列纪录片《电子游戏真的有害吗》中,西蒙尼·库恩博士做过一个实验。

她随机将48名志愿者分成2组,一组安排玩超级马里奥64,另一组什么都没玩。

库恩博士发现,玩超级马里奥64那组志愿者,大脑中有3个区域的活动增加了。

而这3个区域的活动,被神经系统科学家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简单来说,玩家通过玩电子游戏,大脑可塑性增强了。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库恩博士还提到,电子游戏除了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练习人们的导航能力。

可见,网络游戏除了能给玩家带来快感,它还有不少潜在的好处。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游戏《我的世界》,它被称为“线上版乐高”。国外很多学校,还将这款游戏引进到课堂教学中。

这款游戏之所以让人痴迷,基于它独一无二的创造力,玩家可以通过里面的物品和方块,创造出任何自己喜欢的场景。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玩家在《我的世界》还原的海面场景

网络游戏本身并不是“野兽”,优质的网络游戏,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之所以痛恨网络游戏,一是因为担心游戏霸占孩子学习时间、孩子玩游戏会结识到不良朋友。

另一方面,一些暴力、色情的游戏充斥在网络世界,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引导。

例如,游戏中打杀、暴力等桥段,会令孩子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名13岁男孩沉迷于“吃鸡”游戏,模仿游戏中“跳楼”的桥段,深夜从自家阳台坠亡,实在是令人心痛!

可往往发生这些悲剧时,家长首先只会声讨游戏。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事实上,家长更应该思考的是:

为什么有的孩子玩游戏却不会影响学业和生活?

有的孩子却通宵玩游戏,刷你的钱充值买装备?

甚至是因为游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02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游戏成瘾”?

一款网络游戏在面世前,是经过长时间打磨的。

为了达到让玩家“上瘾”的目的,游戏公司在设计游戏充分揣摩了人性的弱点。

在善于操控人心的游戏公司面前,大人也未必顶得住,何况是孩子。

网络游戏的最大特征,是它可以满足玩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价值需求。

游戏设计上的通关升级,会令玩家在玩游戏过程中逐步获得成就感和肯定。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哪怕是通关失败,游戏也会管理好玩家的挫败感,给予明确的方法去引导玩家继续完成挑战。

现实生活中,孩子也很容易遇到失败挫折,但未必能得到及时的指引和心理辅导。

有调查显示:在沉迷网络倾向偏高的未成年学生中,有将近50%的人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有人会说游戏成为孩子逃避失败的最佳途径。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可我觉得,孩子除了能在游戏里得到成就感,游戏带给他们的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才是“游戏成瘾”的关键。

学习上,不是所有孩子通过努力就能成为佼佼者,但在游戏里可以做到。

生活中,不是所有孩子都敢于表达自己,但在游戏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吐槽,完完全全做自己。

哪怕是孩子有表达需求,也未必能得到正确的回应。

节目《老师请回答》里,有一名男生叫浩浩。

浩浩上高一后,说要成为一名电竞选手,辍学在家玩游戏,每天至少玩16个小时。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一开始,父母没收他的电脑、断网,迎来的只是浩浩强烈的反抗,砸电脑、砸电视。

父母一心只想断绝他打游戏的念头,却从未想过为何浩浩会想成为电竞选手。

专家深入了解后发现,浩浩的内心其实是很孤独的。

浩浩父母自小关系就很不好,在他小学时父母还离婚了,只是后来复婚,不过家里的气氛一直都是冷冷冰冰。

不但如此,浩浩爸爸还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很少陪浩浩聊天,一聊天就是对浩浩说教、责骂。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浩浩变成了个很没安全感的人,他没从未体验过家的温暖。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他之所以沉迷游戏,不过是因为他能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

换句话说,孩子会对游戏上瘾,不过是游戏比你更懂孩子罢了。

03

懂得跟孩子谈游戏

才能改变孩子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玩游戏,不是说教,就是放任不管。

其实,当孩子已经迷上游戏时,最不应该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责骂。

家长这种过激的态度,只会加深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敌意和不信任感,拉远彼此的距离。

这时候,家长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既然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家长不妨先去跟孩子聊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先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或是跟他一起玩。

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自然而然会敞开心扉。

其实,孩子也渴望跟父母建立情感连接,只是每逢玩游戏,一般都会受到父母的指责和批判,孩子才会把心门关上。

不过,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们的游戏世界时,家长也不要着急跟孩子说一些玩游戏不好、不应该经常玩游戏这类话语。

不妨尝试通过游戏,引导孩子挖掘自己的爱好。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名设计师,她的儿子很喜欢玩《我的世界》。

每当她都有空时,她就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当她的引导下,孩子创建了一个漂亮的房子,屋内每一个装饰都颇具设计感。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她说,从这之后,她的儿子对设计画画特别感兴趣,还提出要学习画画。

游戏是有双面性的,关键还是看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戏这个事情。

当家长把游戏当做纽带时,游戏也会产生正确的力量。

04

别再让网络游戏

为问题父母“背锅”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你认识的沉迷游戏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网友@张天杭讲起了他堂哥从沉迷游戏到进入精神病院的一生。

在张天杭的描述里,他堂哥是个没有生存欲望、完全丧失社会能力的人。

但张天杭觉得,他堂哥并不是给网络游戏毁掉的。

相反,在他堂哥几十年的生命里,网络游戏是唯一给过他快乐的东西。

那他堂哥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他堂哥自小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四处奔波,因为经常转学的缘故,12岁之前几乎没交到什么朋友。

到了初中,他堂哥开始打游戏,发现游戏里可以交到朋友,就迷上了游戏,但学习变得跟不上。

这时候他堂哥父母教育的方式,只是打。

被打多了,他堂哥心理受到极大影响,渐渐失去应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最后只能休学在家。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不是说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

可张天杭的堂哥似乎从没感受过家的温暖,从来没得到过父母的爱和关注,反而过得片体鳞伤。

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极端,可每当出现问题孩子时,大家可曾想过背后到底有多少不合格的父母?

当父母一味声讨孩子沉迷游戏、经常玩手机的时候,难道你们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就很少吗?忙工作的、刷视频的、自己打游戏的比比皆是。

你曾想过,当你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跟孩子的交流只会越来越少。

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玩手机不理自己,孩子也会模仿着去玩手机。

很多时候,网络游戏只是问题父母的“背锅侠”。

当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请你想想自己是否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

充满爱的教育可以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会导致不幸。

真正的洪水猛兽,从来不是外来的物质。

一个冷漠的家庭,一对不及格的父母,才是毁掉孩子的真正黑洞。

那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清欢主创团。本文首发于拾光家庭读书会。每晚9点,准时和大家分享家庭故事、教育心得、情感美文,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31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