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成了双刃剑?

导语: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部分起因是由于《未成年保护法》让这部分有了问题行为的孩子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劳教方案的废止更是让全社会拿这部分孩子无法。

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升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增长加速,其中未成年的犯罪率更是让人咋舌。到底是为什么愈来愈安稳的环境之下滋生的犯罪渐趋低龄化?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成了双刃剑?

依据去年在12个省区拓展了一年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范围为管教所中的未成年犯、社区服刑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学生和一般学校学生4类。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仍是严峻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对14-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结果显示,约35%是16岁犯罪,31.2%是15岁犯罪,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率有所增加,达到20.11%,而在2001年,14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为12.3%。

法律的空白变相催升未成年人犯罪率

2015年十月十八日,湖南邵东中小学生三人刘某(13岁)、赵某(12岁)、孙某(12岁)预谋去新廉小学对在校教师推行打劫并杀死受害人,因三人均未满16周岁刘某等3名未成年嫌疑人被移送工读学校。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成了双刃剑?

2015年九月二十七日南昌初中女孩99秒被扇32记耳光鼻子流血,而打人者由于未成年,最后也只是由家长赔钱了事。

类似如此的例子还有大量大量,无论是杀人打劫还是暴力侵害,这部分罪犯最后都由于未满14周岁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而目前愈来愈多的孩子知道了借助我们的年龄优势。《今日说法》曾经有一期节目说得就是一个未成年人偷窃团伙的故事,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在民警询问他们是不是知晓我们的行为会触犯法律之时,他们的回答令人惊心。他们称自身未成年,反正不会被判刑,也不怕被警察抓住。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哪个?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方位进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宪法,拟定本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成了双刃剑?

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里的一段话,原本这部法律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设立的,但目前已经成为某些犯罪分子的保护伞。法律本身没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某些人借助法律漏洞任性妄为。那些真正应该受到保护的青少年反而受到侵害。面对日趋增长的犯罪率和犯罪低龄化,法律条文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是值得全社会考虑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起因无非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出现问题

家庭教育起因:家庭教育的缺点是子女形成不好的性格及行为的基础。这主要有几种状况:一是爸爸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少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培养的不好的习性,爸爸妈妈管不了,由于没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爸爸妈妈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爸爸妈妈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身而不考虑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爸爸妈妈自己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爸爸妈妈,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大家概括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

《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成了双刃剑?

学校教育起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要紧。学校教育办法不当,是造成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要紧原因。现在中国的学校依旧是奉行应试教育,学校的评比和教师水平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而一味追求分数则会使学习好的孩子受到老师喜爱,成绩不好的孩子则往往放任自流,甚至受到歧视、排挤。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不想上学、辍学,这两种状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好的原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结语: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并非单纯修改一个法律就可以解决,正确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一个孩子完善人格的最好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243.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