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之焦虑,不懂游戏会成为异类

核心提示:智能手机普及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也引发家长焦虑。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之焦虑,不懂游戏会成为异类

不管是在马路上,还是地铁中,年轻人与手机形影不离的场景随处可见。记者 李晓磊/摄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任文岱 报道

如今的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是同互联网同生共长的一代,在他们的网络江湖,“网瘾”引发的悲剧不断,但不懂游戏又会成为异类。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染上手机网瘾的现象愈发严重,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多家长因此而感到焦虑,青少年的手机网瘾已经成为令社会头疼的问题。

“网瘾”酿造的矛盾和悲剧

今年2月20日,网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发微博称“到场确认,网戒中心关停了”,同时配了一张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地址所在的大门照。

此条微博一发出,便被广大网友们疯狂转发,拍手称快,表示“2019年的第一个好消息,希望不要死灰复燃”“普天同庆”“终于关门,太好了”。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在2006年成立,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永信担任该中心主任一职。因使用电击、殴打、捆绑和洗脑等简单粗暴疗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治疗,这里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杨永信则被网友称作“电击狂人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等。

该网戒中心存在的问题早在2008年就被曝光,期间淡出大众视野后又死灰复燃。在如此反复之后,也有网友担忧“这次关停并不是终点,青少年的权益仍无从保障”。

事实上,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除了杨永信极其网戒中心,江西南昌豫章书院等非正规的戒网瘾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不少。曾有媒体报道,我国的戒网瘾机构已经有二三百家。并且背后有庞大的市场支撑,不少家长面对“网瘾孩子”,走投无路之下,无奈只能将他们送进这些戒网瘾学校。

但在法律法规缺位及监管空白下,网瘾治疗乱象丛生。去年4月,在山东雅博教育培训学校中,4名在戒网瘾中的学生因配合教官对一学生强行实施“憋气”处罚而导致该学生死亡。最终,涉案者被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四年、五年不等的刑期。同年8月,18岁少年因被铐关禁闭两天,在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内死亡。这所学校对外宣称“通过隔离封闭辅导戒除青少年网瘾,解决厌学、叛逆等成长问题”。

青少年的网瘾一直是令社会头疼的问题,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网瘾少年的担忧也由少数的逃课、辍学去网吧的少数群体,扩散到成千上万的普通学生和家庭中。

不懂游戏会成异类

3月26日,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

而从各学历段情况看,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学生上网比例分别达到89.5%、99.4%、96.3%和99.0%,手机已成为未成年人首要的上网设备。

网络游戏是在青少年间很受欢迎的话题。根据今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在中小学生的现实交往中,他们非常乐于通过游戏用语来表现自己的玩家身份和对网络游戏文化的了解,并由此体验到群体归属感。

有家长在网上发文吐槽称,“我孩子的成长与游戏分不开,看别人‘打吃鸡’,竟然写成了‘论语’式的攻略……”

子曰:“学而打吃鸡,不亦说乎。有手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捡AKM,不亦君子乎。”——这是一名9岁小学生为一款火爆网络的手机游戏自编的《吃鸡论语选编》攻略的一段内容。

这位家长表示,孩子的全班同学都在讨论游戏,如果一点不懂游戏,孩子会不合群,甚至会成为异类,他不到9岁眼睛近视400多度,为了游戏,与父母争吵,“这不是我想要的亲子关系!我们担心孩子荒废学业,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失去信心。”

这一段吐槽道出了当今家长对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的普遍忧虑和由此引发的亲子矛盾。而很多孩子痴迷的“吃鸡”游戏中,玩家使用的子弹、车辆、枪械以及游戏内建筑风貌等都是写实风格,游戏角色经常会翻窗从高层楼或者山上跳下,但在游戏中不会因此致死。

去年8月,南通一名13岁少年突然坠楼身亡,其父母就将孩子死因归因于“吃鸡”游戏,认为孩子在坠楼前一直在玩该游戏,游戏中的设定会对爱模仿的未成年人造成误导。

农村留守儿童网瘾问题引关注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还显示,根据调查,容易产生网瘾的青少年,家庭关系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也缺乏了解的兴趣;有的不会引导,或用手机哄孩子,或用暴力控制玩手机;有的家长没有做好表率,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社会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偿。

不少专家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关键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曾表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网络游戏,而在于亲子关系和生活,亲子关系才是最核心所在,如果亲子关系有问题、生活不正常,孩子就容易依赖网络。

有专家建议,对玩游戏上瘾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扩充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来分散其对游戏的注意力。

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无论是家长的陪伴关注方面,还是可供兴趣爱好建设的环境方面,都是缺位的,农村留守儿童痴迷手机的情况更不乐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87亿,其中农村青少年网民比例为27.6%。王者荣耀、英雄联盟、魔兽世界、大话西游等游戏已经成为不少农村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全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游戏时间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的占比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是18.8%和8.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为了平时沟通方便给孩子买手机,但又长期不在孩子身边陪伴教育和指导,孩子很容易受游戏诱惑,无法自拔,孩子放学回家后就是玩游戏。

而随着手游、直播、短视频等兴起,未成年人沉溺其中而引发的法律纠纷频出,例如花费巨额充值游戏或打赏主播等。近两年随着短视频火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寒暑假期间每天躺在床上几个小时不动地刷“抖音”,就像吸鸦片一样。

有数据显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网民中经常观看直播的比例分别达到6.4%、18.3%和20.5%。在直播平台监管本就存在漏洞的前提下,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直播平台上的负面不良内容的影响,个人信息也很容易暴露。

除了家庭原因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当然还有外部环境的因素。熊丙奇表示,目前国内还未设立游戏分级制度,另外,按照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规,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经营商,需要建立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注册,控制玩游戏时间。但是,很多网络经营商为逐利,网络注册审核形同虚设,防沉迷系统变为摆设。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也表示,目前网游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网络游戏内容过分宣扬暴力、仇恨、色情等负面价值观;游戏运营商逐利心理导致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内生动力不足,诱发中小学生用眼卫生和网络沉迷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成新疾

青少年网络成瘾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指出,网络成瘾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目前100个玩游戏的孩子中,有近20个有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还有20个处于朝患病阶段上发展。

另据从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取的数据,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比例为6%,我国的比例接近10%。

2018年6月19日,网络游戏成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精神病。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目前网络游戏用户中16岁至30岁的青少年占全部用户的87.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其中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21.6%。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59亿,占手机网民的56.2%。

《报告》披露,以2018年为节点,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消费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消费、视力下降、健康每况愈下、亲子关系恶化、甚至厌学等问题。根据数据不难看到,未成年人正是网游及手游最大的用户群,这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父母的普遍担心。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提出,规范网络游戏管理尽快立法的建议,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

伊彤说,一些网络游戏在制作阶段就设计令人成瘾的内容,一些网络平台在入口端就缺少鉴别,在这样无孔不入的状态之下,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更加容易。

目前,我国只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严格规范网络游戏的意见》,立法尚属空白。伊彤建议,提请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开展相关立法调查和研究,针对规范管理网络游戏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保护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原标题《忧:“网络原住民”的网络江湖》

版权声明:本文系《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作品,转载或整合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506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