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中小学生已经返校上课,但刚刚结束的寒假却因“游戏”受到关注。先家长喊话游戏厂商“关闭”游戏网络,后有孩子被阻止玩游戏打骂家长,威胁家长帮助自己进行人脸识别延长游戏时间。过去这么多年,各大游戏厂商所推行的防沉溺举措,效果落实真的就那么难吗?

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比较常见,但你见过孩子打骂家长并把家长赶出家门的吗?近日发生在游戏领域的一个真实案例,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一名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一问三不知,发现孩子喜欢玩游戏后就粗暴阻止,结果因为平时溺爱过多,孩子压根不受管控。见到被家长阻止玩游戏,情绪激动的孩子不但打骂家长,还把他们赶出家门并威胁,“如果你们不帮我进行人脸识别延长游戏时间,就不准进门。”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搞不定孩子,家长打电话给游戏客服,要求客服让孩子在游戏里一直赢。家长还表示,只有孩子心情好了,才不会打骂家长,并要求游戏厂商在孩子消费过后再把钱还回来。

先不说这个家长的”不靠谱“行为和心态,单看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点的其中一环:人脸识别,是不是真的就意味着游戏防沉迷系统流于形式了?

看来未必,如果真是流于形式,孩子为什么要求家长帮他进行人脸识别延长时间?这起码说明两点,一是游戏厂商推行的”人脸识别“功能确实已经应用,二是家长已经参与到防沉溺当中。至少,孩子想玩游戏不能为所欲为,在某些环节方面起码得”求助“于家长。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对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目前不少游戏厂商采取的方式,一是实名认证,筛选出未成年用户;二是对未成年用户累计在线时间超出一定范围内,游戏收益递减,进而约束未成年上网时间。

网易游戏防沉迷系统介绍显示,“未成年人累计在线时间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为疲劳游戏时间,收益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降为0。”

如何鉴别正在游戏的玩家到底是通过实名验证的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这成为目前游戏防沉迷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游戏厂商推出人脸识别功能,号称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杀手锏”。

腾讯方面表示,针对疑似未成年人的人脸识别验证已经覆盖腾讯运营的所有游戏,凡是出现系统要求做人脸识别验证的情况,无论是“未通过”还是“拒绝验证”都会被纳入防沉迷管理。

中国青年网的报道显示,早在2017年,腾讯就打造了简单易用的工具成长守护平台;2019年网易推出“家长关爱平台”、米哈游推出“成长关爱平台”,也为家长监督孩子的游戏行为提供助力;到2019年年底,腾讯已落实全部实名信息注册准入制,并与公安数据平台验证,杜撰虚假身份证号将无法通过注册。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2020年,腾讯在游戏行业中率先升级“人脸识别”策略,在对实名未成年人进行严格的”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针对“孩子冒用家长信息绕过游戏防沉迷限制”的问题,对实名为成年人,但疑似未成年人在使用的帐号加强甄别,其中拒绝或未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用户,登录环节将直接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则无法继续充值。

截至今年2月24日,针对疑似未成年用户的人脸识别验证已应用于腾讯旗下超过100款移动游戏产品,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天有724万个帐号在登录环节,6万个帐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人脸识别验证。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技术并非万能。在许多案例中,人脸识别措施上线之后,有的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孩子“忽悠”帮助通过验证,或者直接与孩子共用手机和游戏帐号,这成为防沉迷工作中的难点。不过,现在得防沉溺系统功能也在升级,以微信为例,小学生偷看了父母的支付密码,以前可以充值后就删掉账单,神不知鬼不觉。

现在,这个”套路“也行不通了。在微信支付里想要删掉账单,需要人脸识别,熊孩子一打开微信想要删掉账单,因为绑定的是父母的微信账号,人脸识别一旦通不过,账单就会删不掉。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等到父母看到账单,后果大家也就能猜到了

因“人脸识别”被熊孩子赶出家门|家长向马化腾“求助”

在一系列措施,甚至是人脸识别这样前沿技术的“加持”下,防沉迷效果显著,但未成年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

有专家认为,游戏防沉迷不应也不能只期待依靠技术来解决,在相关部门规定越来越清晰、企业不断上线各种新措施的背景下,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都应该参与进来,共同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653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