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还阻止他玩游戏|被威胁“不帮我人脸识别就别进门”

都说现在的熊孩子多,但背后“不靠谱”的家长也不少。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一则报道讲了这么一件事。市民杨女士某天买菜时发现自己微信钱包里的零钱不见了,经过追问,才知道是六年级的儿子玩游戏时花掉了,账单显示共有846.6元!

于是,杨女士打电话给游戏客服强烈要求退款,理由是“自己已经中度精神病”。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杨女士的儿子玩游戏使用的却是成年人的身份,而且在此过程中还是家长帮忙进行人脸识别。在半年时间里,这个账号共进行了96次游戏款项支付。哪怕是杨女士打电话要求退钱期间,该游戏账号都还是活跃行为,并持续产生消费。

经过多次沟通后,游戏企业鉴于用户家庭低保、无业等实际情况,还是给予了用户游戏消费的全额退费。不过,杨女士还是不满意,她认为儿子转账、发红包等支付行为,也应由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监护人,没从自身找问题,反而对自己的“不靠谱”行为选择性忽略,把责任全推给游戏企业,这样的家长,单凭一个“穷”字就占理了吗?

溺爱孩子还阻止他玩游戏|被威胁“不帮我人脸识别就别进门”

关于孩子玩游戏,还有最近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李女士平时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一问三不知,发现孩子喜欢玩游戏后就粗暴阻止,结果因为平时溺爱过多,孩子压根不受管控。

见到被阻止玩游戏,情绪激动的孩子不但打骂家长,还把李女士和丈夫赶出家门并威胁,“如果你们不帮我进行人脸识别延长游戏时间,就不准进门。”

搞不定孩子,李女士转身就打电话给游戏客服,要求客服让孩子在游戏里一直赢。她还表示,只有孩子心情好了,才不会打骂家长,并要求游戏厂商在孩子消费过后再把钱还回来。

这并不是孤例,说白了,那些在游戏中迷失的孩子,首先是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加上不靠谱家长的推诿和躲避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沉迷游戏,严重的还会有网瘾。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游戏成瘾的患病率达到27.5%,其中,12~16岁青少年是高危人群。

孩子玩起游戏来有多疯狂? 这是一个输了游戏的孩子,变得狂躁、情绪激动,一直在哭。

溺爱孩子还阻止他玩游戏|被威胁“不帮我人脸识别就别进门”

这是一个11岁的孩子,为了证明手机游戏里面的“复活”情节,带着妹妹一起去跳楼。

溺爱孩子还阻止他玩游戏|被威胁“不帮我人脸识别就别进门”

这样的新闻,一搜一大堆。 说一个事实,也许有的家长不爱听。很多孩子痴迷于游戏,深陷网瘾,除了自控力不强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还是要回到他们父母身上。

很多时候,孩子从小缺少关爱,父爱母爱缺席,只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他成日成夜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手机成了他最宝贝的东西。 网络世界里他呼朋唤友,可现实中,他沉默寡言,没有人和他做朋友。在长期的孤独中,他越发沉醉于网络游戏。

还有的父母因为长期不和,孩子在压抑的家庭环境下,会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或者因此“变坏”,引起他们的注意。 有的父母和孩子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在孩子迷上手游又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一味地只知道打骂,这样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于是,迷上手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

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一种映射。 人性都是需要满足,都是需要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他们就会一直寻找,最后在手机游戏里面找到,无法自拔。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里,很少会有孩子沉迷于网络。

溺爱孩子还阻止他玩游戏|被威胁“不帮我人脸识别就别进门”

那些被忽略的孩子,那些缺乏沟通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向虚拟世界里寻求情感寄托。 当他们的呐喊无人听见时,他们就已经对外封闭了自己的心门。

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不沉迷游戏,第一是关爱,第二是沟通,第三是正确的言传身教。只有做到一个合格的父母,才能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孩子,进而给到他们更好的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737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