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民日报》痛批王者荣耀,一亿学生沉迷游戏的背后是什么?

事件背景

2017年7月,以人民网、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指责《王者荣耀》缺乏社会责任担当,利用“成瘾性消费”赚钱,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一时间,《王者荣耀》从一款游戏产品升级为一个社会事件,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目标。

一亿多学生在玩《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开发运行的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设置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若超出时间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此外,游戏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强化实名认证体系。对于外界对游戏内容设定的质疑,腾讯和王者荣耀方面并无回应。

游戏本身只是导火索

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都认为,《王者荣耀》的防沉迷措施就是“纸糊的老虎”——符合要求的身份证账号和姓名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只要随便搜搜,孩子便可以伪装成大人,在《王者荣耀》里继续尽情挥洒。

爱玩是人类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的“目光”的确是很短浅的,极少一部分的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的明白读好书对他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家长不该对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太大的指望。

有学者指出,由《王者荣耀》引起的孩子“跳楼”、“离家出走”等极端事件或许罪不在“王者”。游戏本身可能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低自尊:

在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学习挫折等;

人际关系差:

和人相处得不愉悦、不喜欢和人交往等;

家庭功能差:

父母太忙或不会表达关心,以及亲子关系紧张;

没有目标:

对生活感到无聊,找不到前进动力。

孩子面临的这些困境,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当下的教育体制造成的。总的来说,孩子每天盯着屏幕,想要从中得到的是:

尊重、平等:

他的每一句话每个操作都能得到游戏的“回应”。

掌握、控制、自由:

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被大人管。

成就感:

而且是在短期内快速的得到成就感。

归属感:

无论家长称之为“志同道合”,还是“狐朋狗友”,孩子遇到了一群和他一样的孩子。

发泄渠道:

游戏中通过“杀人放火”发泄自己不需要负责。

低成本的娱乐方式:

游戏类似于低成本的“精神毒药”,孩子不需要花太多钱,一样能获取快感。

对于预防和纠正孩子玩游戏沉迷上瘾,家长应该“对症下药”。通过建立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增加亲子时间、带孩子多参加实践、多给予孩子肯定等方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想要的成就感、归属感、自信心等,让孩子的内心不再有压抑和黑暗堆积。

对于沉迷游戏,家长先做到“疏导”,再实行“监督”,才能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至于发生悲剧。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

进行有效引导?

这个时代的确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新奇丰富的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孩子的莫大吸引力,一方面我们担忧于其对孩子成长、发育的大隐患。

但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责怪《王者荣耀》。因为我们要担忧的,不是手机这个“死物”,而是家庭教育这方“活泉”。面对孩子沉迷,家长应该怎样做?

第一步:判断孩子是否上瘾

凡事有利有弊,不可否认,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反应能力,激发斗志等。

所以当孩子在玩游戏时,家长不能一味表现出反感和不耐烦,从而做出粗暴的反应:比如强行夺走、删号……因为你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

一般来说,界定“成瘾”有三个标准:有强烈的渴求心理;有难以控制的行为;有明显受损的社会功能。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现象来判断孩子是否对游戏过度沉迷以至于成瘾。

游戏时间过长,以至于明显不顾学习、生活;

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特别是原有的爱好丧失;

一离开游戏就表现出萎靡不振、坐立难安;

现实虚拟混乱,把游戏中的暴力倾向或不良行为带到现实中。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多玩一会儿游戏,就认为成瘾了,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反而把孩子更进一步推向了游戏世界。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禁止的东西都会成瘾,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二步:一旦上瘾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沉迷游戏,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

通过游戏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反思1:

自己用手机的方式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误导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这辈人也是从新时代、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接受了互联网的洗礼,也同样会沾染有一些劣习。下班之后的娱乐方式便是打开手机,刷微信、刷微博,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长此以往沉迷手机便会成为必然。

反思2:

自己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陪伴

身为家长应当好好反思,是否吝啬付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孩子吵闹撒娇的时候是否用敷衍地用手机、游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焦躁的情绪。

家长可用以下办法,一步一步对孩子进行引导。

办法1:

制定玩游戏的时间与奖惩制度

学习跟工作一样,都需要张弛有度。

如果孩子确实喜欢玩游戏,一时断不了。可以跟他约法三章,规定玩游戏的时间,玩游戏的规则。

如果孩子能做到,可以奖励他一个想要的东西。如果做不到,可以给电脑设置密码,不准再接触电脑游戏,上网时必须有爸妈陪伴。

这个过程,必须强制。

办法2:

增加亲子时间,更多陪伴孩子

有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内向。不善交际,朋友比较少,爸爸妈妈又没有时间陪他,就选择了快意的网络游戏。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增加亲子时间。

你不让他玩游戏了,孩子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往往不知道该干什么。

作为父母,可以周六周日多带孩子去城市周边游玩,或者去亲戚家走动,下盘飞行棋,一起搞个什么聚会。陪孩子做一件他很想做的事情,将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

关注|《人民日报》痛批王者荣耀,一亿学生沉迷游戏的背后是什么?

办法3:

转移注意力,拓展其他兴趣

如果孩子沉迷网络,不妨假期的时候多带孩子外出旅行,让他跟电脑进行短暂隔离。

也可以帮他报一个兴趣班,比如乒乓球班、跆拳道班、游泳班等,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只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才能找到自信的感觉。一旦他有了比别人强的长处或者擅长的事情,他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建立。

最后一点:

请记住,当孩子游戏成瘾时,请正确对待

如果孩子已经对游戏成瘾,有必要的话要求助专业人士。比如说一些家庭治疗师,或者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师。

玩游戏未必是一个归因,它可能是一个结果。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当中,本身就需要被处理的一些情结,一些动力。所以这一部分家长的及时求助对于孩子和整个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一个小故事

火车站里,

有这样一对父子。

七八岁的小男孩

一直拉扯着父亲的衣袖:

爸爸,我想玩游戏,

你把手机给我嘛。

父亲起初是不愿意的,

但是经不起孩子的多次乞求,

把手机给了小男孩。

而那时候,

列车马上就要检票了。

到了检票的时候,

小男孩的游戏还没玩完,

父亲一句话也没说,

直接把孩子抱起就走。

对孩子的过分宠溺,

无疑是一碗比“王者农药”

更厉害的“毒药”。

-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报《在崇信与攻击之外,还电子游戏一个中立的位置一一写在王者荣耀被批评以后》 ,作者项蕾

工人日报 《爆红网游俘获小学生,谁“背锅”》,记者于忠宁

北京日报《碎片化生活催生手游黄金时代》,记者孙奇茹

哈哈儿童网《暑期孩子沉迷王者荣耀?错误方法只会造成逆反,应该这样做……》

关注|《人民日报》痛批王者荣耀,一亿学生沉迷游戏的背后是什么?

作者:王诗悦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综编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5018.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