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培养:不断进取的小小创造家——邹慧

邹慧,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当她14岁时,就有5项科技革新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大奖。她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被评为三好学生、德育标兵。

创造力培养:不断进取的小小创造家——邹慧

邹慧是个女生,但她比男生还调皮。她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看到蚂蚁搬家,就蹲在地上看蚂蚁爬出爬进;跟母亲去菜园,看到刚栽好的辣椒苗被虫子咬断,就要问母亲“为何”。母亲拾起地上的断苗一看,发现是地老虎所害,告诉她这是专咬辣椒的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为何如此坏?能否消灭它?”问题一连串,问得母亲也接不上话。

玩虫子使她吃了不少苦头,有时被蜜蜂蛰,有时小虫子爬在身上弄得满身鸡皮疙瘩,全身奇痒,她就是哭着在地上打滚也要看个原因。一次她跟母亲到棉地去除草,看到满树上的小虫在蠕动,她就问母亲:“这些小虫子为何爬在棉花树上,它们吃那些?”

母亲告诉她:“这是害虫,专吸棉花树上的营养,假如不准时消灭它们,棉苗就会枯死。”

“为何不去消灭它们?”邹慧问。

“这些虫非常厉害,一两天就可以做外婆,用农药防治成效不大,目前还没非常不错的方法。”

“还没非常不错的方法?”邹慧携带如此的问题走进了学校。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带他们到学校农科园去除草,看到豆角藤上也有棉花树的小蚜虫。她就问老师:“老师,快想方法消灭它们吧,我母亲种的棉花树,好多都被它们吃了,母亲说农药也无法,您想别的方法吧!”

老师就教导他们玩“小小瓢虫,消灭蚜虫”的游戏。她想,七星瓢虫虽然吃蚜,但这里没瓢虫,大家去捉瓢虫,假如瓢虫肚子不饿,它也懒得吃。这又如何解决?于是,她想到了把瓢虫捉来关在蛋壳里,让它们饿上二三天,再把瓢虫放到学校农科园的豆角藤土,瓢虫钻出蛋壳就去追食蚜虫。因为瓢虫多,肚子又饿,不到两天工夫,豆角藤上的蚜虫没了。

这个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们“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的常识。邹慧把这个过程写成作文《谢谢你,瓢女孩》,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这一活动的拓展大大地激起了邹慧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2001年她推出的“高产淮山育种的新办法”,获湖南23届青少年科技革新大赛三等奖。2002年试种了“白薯——生姜——大蒜——甘蓝”套种问作,一地一年一耕四熟获得成功,可提升产值五倍,这一革新获本年度科技革新大赛三等奖。

邹慧对科技方面的革新从不感到满足,不断地追求,总想借助自己的创造来减轻父母的劳动强度。她看到父亲种的禾苗常常要背喷雾器去杀虫,有时全身被汗水浸透,还不肯定达到全部消灭害虫的目的,她又对自己提出了“为何”。

晚上坐在窗前做作业时,看到电灯光下有不少的飞蛾、蠓虫在周围飞来飞去。她想,为何灯照时间越长,虫子就越多,有些虫子碰到灯上就掉了下来。邹慧携带这个问题去问老师。“这是虫子的一同特质——趋光性”。她在自然书上学到了吃禾苗的害虫都有如此的成长过程“蛹——蛾子——幼虫——成虫”。幼虫是风险禾苗成长的杀手,只有消灭蛾子才能消灭幼虫。于是她就想到用电灯诱蛾并消灭它们的方法——夹层灯罩。这个方法代替了农药治虫,无公害、无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非常大的贡献。

延伸阅读:

创造力是孩子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让孩子学会创造性想象力的特点和办法

坚持创造性学习 才能把书读好读“活”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8682.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