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戒贪、戒嗔、戒痴”的有益启示

漫谈“戒贪、戒嗔、戒痴”的有益启示

建老真人【原创】

佛教从汉朝永定10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与本国的儒教、道教互相融合,经过近两千年的融合演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有些经典教义可以“古为今用”、“佛为人用”,对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有一定教育意义。其中,“戒贪、戒嗔、戒痴”即“三戒”对我们有一定教育意义。

戒贪,指戒除贪欲。人不应有贪心,不能贪得无厌,贪欲是万恶之源。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官场,因贪权争权而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朋友同事互相暗算、父子兄弟互相杀戮,争斗得你死我活,人头落地的惨剧还少吗?。因贪财敛财而机关算尽、不择手段、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甚至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谋财害命,进而把自己送进监狱、被判死刑、一命呜呼的贪官还少吗?因贪恋美色而玩弄女性、眷养情夫情妇,进而家庭破裂、妻离子散,最后家庭破产、送了身家性命的事例还少吗?因贪吃而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烟酒无度,进而酗酒闹事、肠胃出血,送医院急救,落下终身疾病、病入膏肓的事例还少吗?因贪玩而玩物丧志、耽误学习工作、捅了漏子,给单位、自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断送前途命运的事例还少吗?可见,这个贪欲真是害人不浅,害得多少人妻离子散,害得多少人断送自己的前途命运,害得多少人把自己送进地狱,害得多少人丢了身家性命,害得多少人人头落地,这个贪字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啊!

戒嗔,是指要戒掉怨恨,戒掉怨天尤人。嗔,就是嗔怒、责怪、埋怨。嗔,是一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的心理病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总不免与他人发生各种关系,有家庭、亲人、朋友、领导、同事,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伤害过自己的人;事业上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有运气好和顺利时的高潮,也有逆境和倒霉时的低谷;有年少气盛、踌躇满志的上升期,也有道路崎岖、挫折失败的低谷期,还有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衰老期。人的一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逆境的时候,有的人怨天尤人,责怪社会,迁怒他人,做出愚蠢的事情。君不见昔日亲人反目成仇,君不见当年朋友成为冤家,君不见当年英才成为阶下囚,皆因为一个嗔字作怪。人啊,千万要以平和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走在光明康藏的大道上,使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戒痴,是指要戒掉痴迷、痴心、痴情。痴,是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拔的心理病态,是在烦恼河里游泳不回头的心理病态。痴的表现很多:君不见有多少俊男靓女在情天恨海中苦苦争扎,君不见有多少一厢情愿的男男女女病入膏肓,君不见有多少追求飞黄腾达的官员一枕黄粱,君不见有多少梦想发财的赌徒债务累累家庭破产,君不见有多少迷恋网络游戏成瘾而抛妻弃子的网迷,君不见如今社会上有多少心理变态的精神病人。可怜的梦迷痴呆人,觉醒吧,回归光明大道吧!

“贪、嗔、痴”是人们的迷途、苦海、不归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何跳出“贪、嗔、痴”的苦海,笔者建议: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的一生,应当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上对得起天地、祖先、父母,中对得起丈夫或妻子、朋友、同事、他人,下对得起儿孙、晚辈。一辈子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2、读好书,多学习,修身养性,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选择自己的信仰,稳定自己的心灵。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心灵没有依归的人,心灵容易游荡、浮躁、不稳定。笔者认为,信仰可以使人心理稳定平和。无论何种宗教,其教义都是宣传行善积德,诚实善良做人。一些宗教的经典教义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4、从“戒贪、戒嗔、戒痴”和“贪、嗔、痴”的正反两方面事例中学习,受到启迪,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238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