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庆自闭症家长培训资料汇编

ABA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在ABA国际年会上,与会的职员各行各业,教育、生产、组织管理都涉及这里面的东西。ABA研究的是大家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由行为的结果决定的。比方说说,你在这里听郭医生的讲课,听完之后感到有启发、有收获、对孩子有好处。“听讲坛”的行为产生了“有收获”的结果,如此,结果会决定将来参与的意向、愿望就会大大增加,第三听讲坛的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这就是说:结果决定了行为,不是一个刺激本身决定了行为。人类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在这个行为之后得到什么样结果来左右,或者影响的。很大夫工作室精神科周宝林
比方说大家练习自闭症儿童孩子,大家要给他一个理由,为何要让他出现这种行为,就是说他的一个行为得到了肯定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大家表情的变化,也会是吃的、玩的东西,也会是某个行动的机会,比方说带他到外边玩一类的行动,要这些结果来促进某个行为第三出现或者是降低。这就是操作性行为。
举例:一位妈妈携带孩子到商店,孩子看见了他想要的东西,当时就要。母亲告诉他先不可以吃,得先付钱。孩子不等,着急,于是哭闹。这个时候,妈妈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为孩子付钱,买了孩子想要的,满足了孩子。在这里,孩子的哭闹,他是如何左右环境的?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所以,下一次在商店同样的情景下,他就会继续哭闹,或者烦恼的可能性增加。
再举例:假如这次改了,换了父亲。父亲不理他,继续做我们的事情。如此,孩子就不会无休止地闹下去。这个时候,孩子哭闹的结果是没得到想要的东西。那样,下次跟父亲出去,碰到同样的情景,孩子哭闹的行为可能就降低。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是由于孩子看见母亲的刺激就决定了他哭闹的行为呢?还是由于行为(哭闹)的结果(得到东西)决定了行为呢?显然,是由于结果。一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所以下一次他还会哭。这就是结果决定行为。
孩子真正了解了吗?不尽然。是一种下意识的,到了这个状况,只须是你哭,东西就来了。他不肯定弄清楚哭的结果和行为的关系。他的行为是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出现的。这种行为的规律不肯定让人意识到,但是大家的行为却遵从着如此的规律。
比方说,有个孩子在姥姥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就自身在地上跑,自身玩。只须姥姥在,他就一步也不跑,非得让姥姥抱着他。这是一个刺激控制。姥姥在场,就产生抱着他的结果,这个结果一直跟姥姥相随着。只须姥姥在,就让姥姥抱,不抱,就发脾气。
在医院里,大夫也常用刺激控制技术。有一个孩子见到母亲一直威胁:你得让我出院,不让我出院我就撞头。他母亲越在,他撞头的次数就越多。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刺激控制——看到母亲就撞头,撞头的次数增加。撞头的结果是什么?他一撞头,母亲快点说:好好好,母亲下午就给你办手续。有了这句话,他就不撞头了,当时解决了问题。但是从一个星期来看,一天拖一天,母亲每次都给一个不真实的承诺,如此,天天都有两三次撞头现象。
大夫告诉孩子母亲,你离开病房,找一个不有关专业的陪护职员来陪他,这是第一个手段。实行一个星期,他就撞了一次头,还是在母亲来探视的时候。第二个刺激控制是母亲走了,孩子打电话。打电话时同样威胁,发脾气。只须听到母亲的声音,他脾气就来了。这个时候候,大家采取红、黄牌警告,不需要言语。告诉他你只须看见护士拿的牌子是绿色的,说明你的谈话进程一直非常不错,你可以进行下去。假如变成黄牌了,那就说明你的话语有点问题了,你要转变你的态度。你要转好了,绿牌又来了;你要不转变,大概变成红色的,谈话就会被终止。很有效。以前一打电话就哭闹,发脾气,甚至骂他母亲,采用了这几张小纸牌,一句发脾气的话都没了,只须黄牌一出,他立刻就转换过去了。
所以,刺激控制技术用在孩子身上,有时比大家说话有用得多。
ABA原理采用到自闭症儿童患者身上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当时是针对孩子的过度性行为。(过度性行为是指孩子出现的行为是大家不想让他出现的行为。比方说,目光对视,大家想让他出现,他没,这叫做“缺点”。他打你、咬你,这种行为大家不想让它出现,它出现了,这就叫过度性的行为。八十年代后期,ABA教学办法逐步健全,开始针对缺点性的行为。
ABA在针对过度行为的干涉。比方说撞头、咬自身、揪头发、摔东西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行为进行干涉,最能体现行为解析的技术。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A、比方说撞头,撞头之前当时的背景、环境是什么?什么人在场?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哪些?向他提了什么需要?干了任何事情?B、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描述具体行为。大量家长在这方面有问题。描述孩子时说,孩子叛逆,孩子发脾气、不听指令等。这不是问题行为的具体描述,具体的表现才是问题行为。C、当问题行为出现了,环境有哪些变化?周围的人有哪些变化?他得到了哪种结果?当大家把这三个原因都呈现了,这个问题行为就好处置了。
下面具体解析ABC这三个原因。孩子一般会在哪些时候有问题行为?也就是环境当中的触发原因。一个就是等候。孩子不等候,立刻就要,只须让他等,就出现问题行为。表现不同,打滚、哭闹、咬人、打人。再一个受到威胁的时候,比方说对孩子说:你要再玩水,母亲就不喜欢你了等,孩子就会哭闹。还有:被需要的时候;终止他喜欢的活动的时候;受到挫折的时候;遭到忽略的时候等等。
自闭症儿童的孩子也需要其他人注意到他的需要,当大家不太弄清楚的时候,孩子就大概出现问题行为。
受到挫折,比方说大家要教孩子串珠子,孩子穿一下的时候不发脾气;穿两下的时候就有点急;三下穿不上,他可能就要扔东西了。
以上这些是一般性质的。针对大家自闭症儿童孩子的问题行为,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而且背景也不同。回顾一下孩子常出现的问题,在什么样情境下、在什么诱发原因下他出现这个问题,这就涉及到具体化、个体化。
B原因应该是最易学会的,但却最易被家长忽略的地方。家长最想呈现的问题是:他叛逆如何解决?他发脾气如何解决?他容易急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都不是问题,大家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容易见到的问题行为:攻击其他人、自我伤害、破坏、逃跑,还有自我刺激行为。
有些自闭症儿童孩子喜欢掐人。你要跟他亲近一下,他就过来掐你。这不是为了表达对你的反感,不了解为何会如此。有些孩子可能要看你的反应。我在诊视孩子掐我的时候,我一般都面无表情。普通人不是如此,包括孩子的母亲被掐之后,表情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变化得很自然、贴切,让孩子一下子就可以记住,下次他还想掐一下,看你是否有如此的反应。
有些正常的孩子你要想干涉他的问题行为,他会“呸!”吐你一口。这时如何解决?是躲避、退后?那他吐得更厉害。假如他越吐,你朝他越挨近,他的这个行为就会愈来愈少。
自伤行为也有非常多种形式。破坏行为,象扔东西、摔东西等等。比方说在机构里,孩子练着练着,突然“哗啦”一下,把所有东西划拉到地上去了。这个时候候你如何解决?有些老师非常讲原则:捡起来!孩子乖乖地一个个捡。捡完了,很不容易坐下,“哗啦”,又给扔一地。这是在教孩子“你如此做就可以不串珠子”,他逃避的是你的教学。
自我刺激行为是难以矫正的,由于行为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强化的结果。比方说有些孩子喜欢摇手,不停地摇,不管有无人在。
这些问题行为都是能矫正的。通过大家自身不同行为,不一样的行为给他不一样的结果,行为就会改变。对自闭症儿童的孩子,大伙感觉自我刺激的行为要多。事实上,不是如此。在自闭症儿童孩子里,真正因为自我刺激而引起问题,不到五分之一。大家看到的自闭症儿童孩子,大部分问题行为都是有肯定社会性的。
C原因,容易见到的结果。 问题行为出现了,往往会得到哪些环境的变化呢?第一就是得到了注意,这是最容易见到的。之所以成为问题行为,就是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第二个就是他逃避了你需要他做的事情。比方说让他捡垃圾,他一哭闹,就不捡了,家长就不了了之了。或者你让他作练习,他一哭、一打滚,你就妥协,等等再练习等等,这都是逃避。他一闹,你本来坚持的东西就不坚持了,这就是变化给他的结果。第三个就是实在的强化物。我见过一个孩子,不到两周岁。这个孩子只须一上街,跟人家的孩子一照面,人家手里的东西就成他的了。这就是问题行为。为何形成了如此的行为?有如此的情形:孩子从人家手里一下子抢过来东西,他们的孩子一定哭闹。于是家长就会说:孩子,还给人家!如此,你的孩子也会哭。假如他们的母亲看这个东西不要紧,就给他了,那他的问题行为就会持续下去。
假如他们需要要回东西,那就会有一番纠缠,最后家长硬把东西抢过来还给人家。从他夺人家东西,到还回去,没5、6分钟时间是解决不了的。这期间,孩子肯定会呈现一大堆问题行为。而这些问题行为的结果是:我通过这些行为,使我喜欢的东西在我手里保留了5、6分钟。倘若你从刚开始,不管东西贵贱、大小,立刻从孩子手里拿走,不给任何反应,不给任何言语,直接还给人家,这个孩子是不会有如此的问题行为的。
大家在处置问题行为的时候,事实上跟大家自己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出处:北京自闭症康复中心(https://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来源:https://www.bjgdz.com/2011/0819/1174.html

原创文章,作者:禁游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nyouxinxi.com/186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